无处着根丨送给不能回家过年的兄弟(二)



图片

柳顺涛  主任播音员,广播电视资深主播, 钟祥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图片

         

图片

    无处着根丨送给不能回家过年的兄弟  

 朗诵:柳顺涛   作者:解智伟


图片


一群落叶贴着地面翻滚
无处着根
如同江海漂泊的人
总怕看见浮萍上雨打客船的半夜灯

渴望靠岸
陆地也不属于我们
爬上越来越高的脚手架
远眺故乡
半掩的柴门
等我归来
进去的却是透心凉的风声


图片

沧浪之水
在母亲额上纵横
皱纹里的思念
由我的眼睛里流出来
流一行,思一程
轻拨电话,欲问老人冷不冷
泪到唇边,强咽下哭声


这疫情,不能回
从家乡带出来的糠枕
总让我梦回遥远的边城
好想趁着年轻,陪女儿
捉蜻蜓,捕蝴蝶,转风轮
再陪陪邻家小子
骑木马,放风筝
老了,就回乡放羊牧牛
站在村头,守望子孙

愁肠瘦比藤
一想到母亲苍茫如雪的白发
心就冰冷
相隔万里的寸草身
怎报慈母情深
往来的飞鸿
送来家书两行文
“好好保重自已,
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


图片





   柳顺涛 | 字字珠玑,滚动着圆润的爱意

图片

诵读:柳顺涛
诵评:张传鹏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用一句禅宗佛语来释解人生,当我们随着一声啼哭来到这个世界,就各自得到一位菩萨的保佑。那位慈眉善目的菩萨不是別人,正是生养我们的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家,若比飞鸟栖憩的窠巢,是遊子心系的港湾。家是爱的温室,是梦想滋生的地方。那里有依偎难舍的亲情,有谷堆里翻动的故亊,也有许多甜美的记忆。家是生命启程的地方,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缠绵里的思念,什么是眷顾中的期待。


古来就有"儿行千里母担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俗语。无论浮萍飘泊到哪里,或聚或散,始终难以忘怀的还是溪水的源头。受疫情影响,今年不少在外打工的异乡人,为了城市的安宁和自己的健康,只好将乡愁埋藏在心里,遥望千里之外的老老小小,恰如"风客柔情思故人,夜泊怀古念团圆"。



《无处着根丨送给不能回家过年的兄弟》,是诗人解智伟刚为离乡背井的人所写的一首思亲念归的诗。


"愁肠瘦比藤…相隔万里寸草身"
"半掩的柴门等我归来,进去的却是透着心凉的风声…"


诗中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借助物象让乡土气息跃然纸上。人世间因为有了爱才会有所在意,因为爱才有了希望和期待。谁又不想与家人团圆,尽享天伦之乐?可是,有期待也会有无奈中的纠结和失望。



聆听柳顺涛老师的朗诵,仿佛闻见农民兄弟们于寒风里用颤抖的声音在喊故乡,呼唤亲人,用那颗滚烫的心,倾情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柳顺涛老师朗诵的声音恢弘大气,色彩鲜明透彻,与诗歌基调、意境相吻合,是内心情感的抒发。他的朗读不失对象感,指向明晰,运用轻重音,停连语调在气息流中的起伏性变化,实现较佳的朗诵效果,从而在诵者与听者之间通过真情的感染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顺涛老师这篇朗诵妙趣横生,赞点颇多,不失为有声语言中的范本。譬如在"这疫情…"前做了细微的处理,妙用了一声"哎"的叹息,让听者为之一振,心情随之下沉:原来回不了家竟是如此的伤感。


"骑木马、放风筝…"语调转而轻盈舒展,
当读到"慈母情深"时,却是字字珠玑,滚动着圆润的爱意。"渴望靠岸,陆地(用重音突显心之所向)也不属于我们",结尾处的"感恩"两字分別平稳落地,声声动情。(不逐句赏析)。一位播音界的青年老师竟将朗诵的技巧表现得如此精湛,实为前途无量。他所展示出的语言魅力和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余味无穷。这就是用心雕琢后的二度创作,给作品插上情感的翅膀,赋予了生命的张力,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图片




  柳顺涛 | 字字带泪,沧桑了人心

图片

诵读:柳顺涛
诵评:肖义华


《无处着根》,这是解智伟诗人的今天新作,读着读者,诗人在庚子年春节的一首《爱在雨季》立马在眼前浮现,两篇文字,两个春节,两地相思,共剪西窗烛,不断地叠幻成片,反复跳跃,反复闪现,脑海里那么多渴望的画面,眼里又涌出那么多苦涩的泪水,心中还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思念,再话巴山夜雨时……


中国的“过年”是心之向往的大团圆的节日,千万里路都难以阻隔归乡的路程。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却将回家的路无情阻断,他们今年又只能在脚手架上远眺家乡,把思念在空中传递。

柳顺涛老师倾注深情在音乐的留白处凸显出苍凉的“无处着根”四个字,诵出了漂泊多时不能回家的兄弟他们内心的焦灼与强烈的思念。在缓慢而低沉的音乐中,柳老师冷静地述说这些兄弟的际遇,语气诚恳,语速缓缓,仿如在兄弟间倾情交流,看似平静,实则深流中激情涌动,柳顺涛老师在低沉的语调中,将渴望、焦虑、思念揉进其中,直指人性深处不可触碰的那块敏感地带,全身心地将诗人“单掩的柴门……透心凉的风声”演绎的让人心绪难平,泪水涟涟。


在亲情团聚的日子,更是想念双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柳顺涛老师“沧浪之水”段落的诵读中,更是撞击人心,字字带泪,诵出对老母的怀想,虽然很苦,虽然很累,虽然思念强烈,但柳老师饱含泪水的思念中不缺隐忍和坚强,在心里问过老母亲冷不冷后,一声“啊…”的低沉长叹,从胸腔用气声推出,这一声叹息,包含了多少思念和泪水,究竟有多少苦涩和心酸在其中?就这一声长叹,赢得了多少喝彩,赚得了多少眼泪!此时不能回家的兄弟、诗人、诵读者、聆听者的感情在瞬间有机的契合在一起,人与人的距离就此拉进。


压抑释放后,柳顺涛老师在诗人的原作里,进入到轻松的怀想曲,把兄弟畅想的一系列天伦之乐的景象如清泉般的诵出,犹如欢快的泉水叮咚,直到老年的憧憬都是那么幸福,再也不是无处着根凋零之叶,柳老师的声音在心绪的调节中,重点落脚在“老了,就回乡……”,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满足感,简单的幸福仿佛就在眼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柳顺涛老师用低沉、雄浑且坚毅的嗓音直抒胸臆,用含泪的声音寄托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思念与爱,不能回家的兄弟收到家书两行,柳老师则用诚挚的情感加以报效,那就是“感恩”!

全篇的诵读渗满泪水,柳老师在他淳朴的声音里,充满对回不去兄弟的浓浓情感,替他们用心语表达“只能在梦里想家”的情愫!诗人和诵读者将“不能回家的兄弟”的心用真情润泽!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