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云发布,致敬最美“苏医生”

为支援一线抗击疫情

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的白衣战士们

慷慨以赴、日夜奋战

用仁心与医术

为患者守住生命之门

彰显了有情有义的“江苏担当”

3月10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现代快报、江苏城市频道等承办的《江苏最美人物》通过网络直播、电视录播等形式进行“云发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授予李小民、王晓蕾、虞乐群、乔继红、吴小龙、王醒、杨乐、杨永峰、周路阳、赵燕燕等10位同志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WIFI下观看效果最佳)

 

3月11日,现代快报以“最美战绩背后的‘苏医生’”为题,整版报道了10位“最美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事迹。

 



雷厉风行

他在火线上冲锋在前


今年59岁的李小民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火线担当黄石市阳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阳新县人民医院第一党委书记。

 

多年的工作经验造就了李小民面对疫情的镇定自若与高瞻远瞩。出征支援黄石前,他就开始对医疗队进行架构梳理、排兵布阵。他知道,有备而战,方可临战不乱。

 

李小民(右一)到患者病床前了解病情

 

李小民团队刚进驻时,阳新县人民医院收治新冠肺炎病人122位,危重症15位,而重症病床仅有5张。李小民当即决定:扩大重症监护室,并在36小时内完成医院改造!在其带领下,阳新县人民医院的重症病床增加了20张,并全部由他的团队接管。

 

雷厉风行的不止诊疗工作。在抵达阳新县的第二天,李小民就制定形成了医疗队工作制度,率先成立临时党支部,并发起倡议:全部党员主动请战到最危险的重症病房!他说,重的、难的、危险的交给我们,江苏队就是来干苦活接重任的。


重症病房接管的都是急难险重的患者。为让一位出现应激精神反应的患者配合治疗,李小民通过远程诊疗系统,与连云港市的心理精神专家共同对其进行诊治。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患者很快就精神好转,并全力配合诊疗,病情在24小时内就得到了控制。 


通过远程诊疗系统,李小民与后方心理精神专家共同对患者进行治疗


江苏医疗队进驻三周,阳新县新冠肺炎患者治愈101例,其中重症患者10名,出院率达80%。


患者救治不断传来好消息,而李小民更是有长远的考虑:把江苏技术留下来。在他的牵头下,阳新县与连云港市两地结对,精准帮扶。

 


有速度也有温度

他们让“生命方舟”暖意融融


方舱医院的设立是扭转武汉“一床难求”的关键性举措。一座座方舱,就像是一座座“生命方舟”,为轻症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这边的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下,把心肺功能打开,要运动起来才好!”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经常能看到病人们在一起打太极,而带领大家一起动起来的,是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医师王醒。“方舱医院里多是轻症患者,从中医角度来说,这样的轻柔运动可以帮助他们康复,缓解焦虑失眠症状。”


江夏方舱医院内,医护人员带着患者打太极


身为“中医国家队”——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副队长,王醒和他的团队整建制接管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病区,成为让这里的患者欢欣鼓舞的消息。


曾经有病人根据王醒防护服上的名字用手机查询过他的身份,看到他资深的从业背景后,一颗心彻底放下了。


王醒今年56岁,在抗疫一线算得上是“高龄”战士了。第一个进入方舱医院感染区,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第一个为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第一个参加一线值班……这些工作,王醒没有一项落在年轻人后面。他说,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多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这些经验就是他“争当第一”的“底气”。


王醒在为患者取咽拭子


王醒为患者的康复付出着;而患者们也用自己的行动温暖、感动着他:一些轻症患者自发组成志愿队,在院区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医务人员减轻负担;患者张女士出院前,悄悄找到王醒打听如何捐献血浆,她想把自己获得的健康与爱传递下去……


在云发布连线现场,张女士说她想捐血浆,就是因为受到江苏医疗队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召:“我献的血,没准就能救回危重患者一条命;能多救一个患者,就能减轻一点医护人员的负担。”

 

杨永峰是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省队专家、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舱副院长、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2月9日,他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接管方舱医院。2月12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江苏医疗队即刻接管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2舱。2月13日白天,杨永峰便把300名队员分10批进行空舱模拟,使队员们很快具备了“实战”能力。2月15日,24小时内600张床位的方舱已满负荷平稳运行,创造了“江苏速度”。 


杨永峰披挂整齐,准备进入方舱医院


有速度,也有温度。在工作中,杨永峰绘制改造图纸,迅速改建、增加出入通道,安排错时交班,第一时间解决医疗队员需近4小时才能脱完防护服的问题。在方舱医院内,杨永峰是个“红人”。一听说杨院长来查房了,病人们都会围上来。为让患者们提升信心、减少焦虑,杨永峰医疗团队组织了多种多样适合患者的活动:在患者微信群里进行古诗词飞花令接龙,患者之间开展呼吸操等运动项目。


在杨永峰和团队的努力下,医患相敬、病患互助,他们接管的方舱医院里暖意融融。



生死救援

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


危重患者的救治,是一场场与病毒赛跑的生死救援。江苏的医务工作者们,往往能用精湛的医术、严谨细致的判断,将患者救回。


虞乐群是第五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重症科副主任。


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是虞乐群驻扎的定点医院。虞乐群到达医院的当天,正是医院新增的重症病区接收患者的第一天。疫情就是命令!快速诊断、精准施治,半天时间内她一刻不停,收治了28名患者入院。

 

虞乐群在抢救患者


在重症病区,如果无法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就可能危及生命。“普通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接近15次左右,而这位老先生却超过30次,如果不及时上呼吸机,很可能呼吸衰竭。”在一线救治中,虞乐群凭借多年的从医经验,及时挽救了一位处于危险境地的84岁患者。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6重症病区,南京鼓楼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周路阳,用病区仅有的一根最粗的20G静脉留置针,在30秒内精确实施了动脉穿刺,成功打通患者生命通道,为患者赢得抢救的宝贵时机。在同事们眼中,周路阳就是抗疫前线不折不扣的“技术英雄”。

 

周路阳在做动脉穿刺


周路阳并不觉得自己是“盖世英雄”,但在顾阿姨眼中,他和队友们却“身披金光”。顾阿姨是在武汉生活了50多年的江苏盐城人,在治疗过程中,她和来自老家江苏的医疗团队结下了深厚感情。在周路阳的精心护理之下,顾阿姨不仅顺利出院,还尝到了周路阳送来的久违的家乡味——阜宁大糕。

 

赵燕燕是第一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初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赵燕燕便凭借十多年重症护理经验,帮助当地医院梳理病区规范操作流程,辅导一线护士使用重症急救机器,为医院注入重症护理的技术力量。

 

赵燕燕(右)与战友在一起


2月4日晚10点,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区,一名患者呼吸窘迫,病情突然加重,出现急性肾衰竭。如果不马上实施体外血液清毒,患者就会生命垂危。而这个病房的抢救设施并不完备,当天刚刚到位的一台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机,也只有3位江苏医疗队的护士会操作。当时,已上了一天白班的护士长赵燕燕,随即穿上防护服再次进入了隔离病房。经过医护团队的抢救,58小时后,患者的肾脏功能恢复,呼吸指标好转。

 

赵燕燕对患者的照顾无微不至


随时上一线抢救,也时刻关怀病人于细微处,这是护士长赵燕燕胆大又心细的体现。病区里,75岁的田爷爷,患病后茶饭不思。医生建议服用蛋白粉,但他的老伴在另一个病区住院,子女在隔离,根本无法为田爷爷采购。为了给老人补充营养,赵燕燕拿出随身带来的蛋白粉,细心分装成小包递到了田爷爷的手里。她说:“爷爷,就把我当做你的孙女吧。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零感染

他们为医护人员筑起防火墙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中,有一群人虽然不是临床医护人员,却始终坚守在战斗最前线。江苏援湖北医护人员迄今仍保持“零感染” ,就是因为背后有一群守护者在努力。


“我们的任务就是及时‘扫雷’,为即将进驻的大部队扫清障碍,排除风险。”苏北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长乔继红,随队伍到达武汉驻地后,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一套系统的感控规范胜过千万巨石垒砌的堡垒,但谁也不知道定制这套系统规范背后的乔继红,每天只睡4小时左右。

 

每天,乔继红和院感组的队友都会对更衣室进行擦拭消毒打扫保洁


防控流程梳理顺当,乔继红面对的战“疫”才真正开始。医院内随处隐藏着感染风险,乔继红要提前为队员们清除一切可能的风险。为了能让大家有一个安全的更衣环境,每天她和院感组的队友都会对更衣室进行擦拭消毒打扫保洁。一系列高强度的消杀作业后,乔继红的面罩被雾气笼罩,防护服中的她大量出汗、呼吸困难。在低氧和体力透支的情况下,她要这样工作4-6小时,甚至更久……队友给她起了个称呼,叫“守护女神”。

 

王晓蕾是第二批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感控部副部长、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副主任技师。她说:“医生的职责是保护病人,那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医生,我要确保我们医疗队的每位队员在武汉的工作期间,打胜仗、零感染,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王晓蕾每天负责对驻地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毒

 

作为消毒专家,王晓蕾每天都要负责对驻地的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消毒。常常一场会议刚结束,一个瘦弱的肩膀就会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出现在会议室,仔细喷洒、无一遗漏。


吴小龙(左一)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医院指导院感工作


院感防控人员每天必须到病区查看,现场指出问题及时整改,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科长吴小龙做得尤其仔细。一扇通过病区阳台的门,吴小龙发现并没有密封,马上提醒现场工作者要封牢。下水道连接口、空调出风口……角角落落,吴小龙都仔细清查。

 

在驻地酒店房间,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杨乐用手机录制了一段如何将房间划分成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的教学视频。这段视频既科学又简单易行,在医疗队员中广泛传播并实践。 


2月28日整建制接管病区后,杨乐(左一)去病房对接院感工作


感控工作细致琐碎,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一丝不苟的重复与坚持,才让这感控的“堡垒”坚不可摧,才让病毒无处藏身。

 

以最和暖的态度抚慰病人

以最高超的医术妙手回春

向最美医务工作者致敬


来源:健康江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