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牌镇山街31号,有一家没有招牌的“无名”理发店。店内仅有一张古董式理发椅、一排老式理发工具、一个洗漱架和两张条椅。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却在43年的时光里,成为了街坊邻里心中的温暖所在。
店主龚正英今年60岁,是石牌社区的居民。1982年,她跟随父亲在“红旗”理发店学习剪发技术,从此与理发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多次合并与搬迁,理发店最终在母亲的老宅里安定下来。岁月不仅没有消磨掉龚正英对理发的热爱,反而让她的技艺愈发精湛。
这家理发店的理发价格,从最初的3毛、5毛,到20世纪90年代末涨到6元后,便一直定格于此,20余年未曾改变。面对家人和邻居“6元理发难以养家糊口”的劝说,龚正英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她深知许多老街坊和村民收入不高,理发于她而言,更像是与老友相聚,享受时光。她相信,只要自己勤快些,多服务几位顾客,维持生计就不成问题。
如今,每天上午,理发店前总是人来人往。大家都是冲着龚正英那令人信服的手艺而来。龚正英也早已将店里的老顾客处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许多街坊家中有婴儿满月,都会请她上门理发;对于东街部分卧床不便的老人,她细心记录下理发频率和要求,按时上门服务。即便价格便宜,服务却毫不含糊,遇上男顾客,剃完头还会赠送刮脸服务。乐堤村75岁的村民李大丙称赞道:“龚师傅手艺好,价格实惠,服务态度又好。”
龚正英曾因儿子成家立业、自己和老伴都有退休工资,动过不再干这行的念头。但老顾客们找到家里,让她实在放不下这份事业。柜子里珍藏的马毛刷,是她刚学手艺时师傅留给她的,也是她43年坚守的见证。
2020年,龚正英加入石牌镇志愿者协会,在重阳节长桌宴等活动中,累计为近百位高龄老人义务理发。43年来,龚正英坚守亲民价格,用剪刀传递乡情;坚守传统技艺,店面变迁匠心不变;坚守暖心服务,上门义剪解决乡亲“头”等大事。她的理发店,如同她本人一样,虽无响亮招牌,却在平凡中坚守初心,成为石牌镇街头巷尾一段温暖的传奇。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通讯员:雷清延、胡乒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