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镇:“小田”变“大田” 铺就乡村致富路


眼下,在石牌镇刘埂村的一块农田里,农户们正弯下身子在田间清除杂草,一道道白色地膜、一片片绿色土豆秧苗,寄托着村民丰收的希望,绘就着村民致富增收的新图景。

“除一天草可以赚80元哩!而且还是结现钱!”刘梗村68岁的村民彭菊英表示,自家的6亩田地流转给了合作社,现在不仅每亩田每年可以拿960元的流转费,自己每天还能在合作社帮忙做些农活赚钱。

“只要想挣钱,天天都有钱挣!这里遍地是黄金啊!”彭菊英笑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石牌镇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品牌”联动发展模式,打破村与村之间的壁垒,深入推进村企共建、村社合作,依托宇丰种植家庭农场、绿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杨祠、曹嘴、刘梗、邹巷、李集等村,共流转村民土地6000亩,进行“土豆+大豆+娃娃菜”轮作模式,年产值达5000万元,带动1000余户农民既能拿土地流转金,又能田间务工挣薪金,在方便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的同时,增加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土地增产增收。

“钟祥的水土好,土壤中硒含量高。我们培育的是优质大豆,大豆成熟后是直接卖给种子公司的。”宇丰种植家庭农场及绿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兴明介绍道,土豆成熟后,将在田里分批继续轮种大豆和娃娃菜。

杨兴明是一名典型的“豆腐郎”,2009年外出做豆腐生意,生意红火的时候,每天处理干大豆近1万斤,年收入可达几十万元。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和孩子,杨兴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成为了石牌镇杨祠村的一名新农人。

“以前,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部分农田无劳力耕种。现在,大家把土地承包给了合作社,让农田恢复了生机。”杨祠村村民杨廷新兴奋地说道。

石牌镇是中国豆腐之乡,全镇9万多人中有八成从事豆制品及其相关行业,其中有3.2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泰国、俄罗斯等国家从事豆制品加工业,占全镇总人口的30%。为克服劳动力短缺问题,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积极引进能人回乡,引导镇内1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家庭农场大力推广连片种植,并为村民开展田间作业农机具社会化服务,让“低产地”变成了“致富田”。

“下一步,石牌镇将持续做大做强‘党建+农业’结合文章,形成与市场需求更加适应、与资源禀赋更加匹配,以及镇域特色更加鲜明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产业支撑和强劲引擎。”石牌镇党委书记陈巍充满信心地说道。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记者:沈密峰  通讯员:雷清延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


(作者: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沈密峰 通讯员雷清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