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城市风光。
影像中国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湖北中部的荆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是一个特别有故事的地方。
尤其在荆门生活过后,你会发现老城区的街巷、道路名称,虽然字面上浅显直白,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掌故。一条街道、一段路,就是一部历史书,记载着风云际会、时代变幻、人物传奇。那些至今沿用的街巷、道路名称,无疑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历久弥新、让人由衷致敬的红色路标。
荆门城区哪里最繁华、最热闹?熟悉荆门的人会脱口而出:中天街。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路牌标注中天街的同时,还提示中天街有另一个名字——解放街。这条街见证了荆门解放的历史。
史料记载,1949年2月2日,荆门战役打响。解放军集中兵力,经过激战,于2月4日一举打掉国民党军第79军军部,并活捉军长方靖。当时,就是在解放街上,人们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迎接解放军进城,让荆门自此换了人间。
夕阳西下,荆门市民最喜欢的去处之一,是龙泉公园的文明湖畔,或跑步健身,或休憩闲游。然而无论男女老少,途经文明湖西侧,都会禁不住停下脚步,向一尊静默的石像致以敬意。那正是著名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的石像。
1938年冬,由于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荆门城遭到严重破坏,市民生活已是相当艰难。这时以曾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城内三里街办起军民合作饭店,为衣食无着的群众提供免费食宿。而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第33集团军参谋长张克侠,更是主动提出援助经费,并号召团以上军官捐款,筹得一笔资金交给曾志,用于增添设备、加派人员、扩大经营,一时传为佳话。但地方豪绅与国民党军中的反动势力,纷纷向张自忠告状,说曾志是共产党,应立即抓捕、严惩不贷。没想到将军不以为然,还对曾志等人的行动大加赞许,并选择在军民合作饭店设宴待客。新中国成立后,三里街更名“民主街”。张自忠将军以民族大义为重的事迹,也从此深深印入人们心中,人们视将军为顾全大局的民族英雄。
而与解放街毗邻的建设街,则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荆门人民战天斗地,将曾经肆虐的漳河改造成为润泽一方的“幸福河”。在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自1958年起,先后有六十余万人次参与修建漳河水库。在有限的条件下,建设者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险,一些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水库承雨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库容超二十亿立方米,水面一百多平方公里,从高空鸟瞰,简直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一望无垠的荆楚大地上。
还有星火路,取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1928年初,为声援秋收起义,中共荆门县委先后领导城南、城西、城北地区的农民多次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遭到残酷镇压,主要领导之一靳吉祥被捕后遭受酷刑,最后壮烈牺牲。但毋庸置疑,此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火种已经点燃。由荆门而至整个湖北,到处都是抗争的呐喊、斗争的号角,可谓红潮涌动,烽火遍燃……红色路标在荆门城区俯拾即是,老市民对红色掌故信手拈来,这无疑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屈指算来,我已在荆门生活近三十年。每逢周末,我就会骑一单车,城东城西、城南城北逡巡,只为再看一眼那些红色路标,再听附近老人讲一讲路标背后隐藏的故事。正是从这些路标中,我看到了荆门人民身上始终充盈着做中国人的志气与骨气,以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
今天的荆门,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在多个领域谱写了新篇、铸就了新绩。譬如农业方面的“中国农谷”,航空业方面的AG600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等等。而这一切的一切,追根溯源,是因为荆门人民传承了红色基因,赓续了红色血脉。那些红色路标背后的故事和精神,指引着一代代荆门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追求卓越。我想,身为荆门人是幸福的,因为先辈先烈锻造的红色精神已成为这座城市无价的精神财富。
被列为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荆门烈士陵园,正坐落于荆门市内的象山上。每每拾级而上,站在象山上四望,那一枚枚红色路标早已镌刻于心……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