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杨芳 石香云)今天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其中明确要求: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人民网记者注意到,这是相关文件首次提出“5小时”的时限。在2016年8月12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中,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
“5小时内发布权威公告,不仅是做好政府本职工作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澄清、解释,给老百姓一个交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吕艳滨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指出。吕艳滨表示,要求政府对社会重大舆情有一个积极的回应,不光是态度更积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回应。以往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政府一度不习惯主动去应对,不回应或者回应慢,导致社会谣言四起、虚假信息满天飞,不实消息扰乱社会视听,从而引起百姓质疑。而在人民大学公管学院教授刘太刚看来,这种5小时时限的反应速度,体现的不仅是责任心问题,更多的还是效率问题。
此次《细则》是对今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落实。除了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细则》还有很多要求均是首次提出。包括公开电视电话会议,即涉及公众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电视电话会议,应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发布重大政策,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