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贝暖医”走了,女儿:他把时间都给了患者


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江学庆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幸感染,3月1日凌晨5点32分,经全力抢救无效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去世。


江学庆,男,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86年7月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从医30余年,他始终不忘从医初心,注重每个细节,60分贝的温言暖语让患者暖到心里,精湛的医术让众多患者重获新生。他靠细节收获了大批“粉丝”,被患者亲切地称为“暖医”,患者评价他“治病又疗心”。


江学庆先后荣获第11届中国医师奖、荆楚楷模、武汉“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荣誉称号。



患者都夸他

“声音柔和态度好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江学庆的专家号是热门号。如果有查房耽误门诊,他第一时间会和患者微笑致歉,“不好意思,久等了!”对方连忙回答:“晓得您要查房,我们都理解。”


曾有一位甲状腺患者王女士在江学庆手上做过手术,当天复查想咨询二胎问题,担心吃优甲乐对怀孕有影响。江学庆呵呵笑道:“我帮你把药调得好好的,定期复查,包你生个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


“江主任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子,百问不厌,平易近人。”在住院部病房里,一位60多岁的婆婆过几天要做甲状腺包块手术,江主任查房时,她拉着江主任问了半天,尽管一些问题已回答过多次,但江学庆依旧耐心地解答。


“我人老了啰里啰嗦,您别介意。”乐婆婆话刚一出口,江学庆握着她的手笑道:“您哪里老?您六十几岁头发还那么黑,我都有这么多白头发了,您比我年轻!放心,手术肯定没问题。”


在病房,江学庆的患者几乎众口一词地夸他“声音柔和态度好,细致风趣有耐心”。对此,江学庆坦言“人不可能没脾气,但要学会自我控制”,因为自己接诊的不少是肿瘤患者,负面情绪比较浓,耐心平和的交流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其实回到家里我话很少,因为白天跟患者说得太多,太累了。”



要求科室医护人员

不能对患者大嗓门


江学庆非常注意说话的措词与语气,努力将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内。对于“60分贝”的传说,江学庆笑着说,自己从没有测过音量,平时沟通怎么让患者听了舒服、容易接受,就怎么说。


此外,他还规定科室所有医护人员,一律不能对患者大嗓门。他有一次“吼人”,是批评科室一名年轻医生,起因就是他对患者说话“声音有点大”。


当时,江学庆经过一间病房门口,听到一名年轻医生与患者争论不休。原来,患者术后三四天伤口仍有些红,还发着低烧。家属说话有些不客气,管床医生认为手术没有问题,情绪也有点激动。江学庆详细检查后,初步判断是伤口还有积血没有流出来,接着亲自为患者换药,次日患者便退烧了。


“被患者误解甚至怒吼时,医生难免会觉得委屈。”江学庆说,患者把健康托付给医生,完全是出于对医生的信任,所以医生应尽可能细心,这样就能避免很多误会。 



严抓细节

赢得患者信任


2017年,记者曾跟随江学庆一起往返于门诊与病房,发现他对患者问诊时非常仔细,简直就是个“细节控”。尤其对首诊患者,常常聊上20分钟左右,且多以拉家常开头,比如家住几楼、平时爬楼喘不喘、每顿饭吃几碗等。江学庆告诉记者,通过这些细节有助于评估患者身体情况、有无基础疾病、心功能等,进而判断其是否能耐受手术。


除了在临床诊疗上精益求精,江学庆对患者的生活也十分体贴入微,关心备至。68岁的乳腺癌患者宋婆婆是江学庆的老病人,她2015年做了左侧乳腺癌手术,之后又接受了8个疗程化疗,前后住院近半年。宋婆婆说,江学庆和护士们称呼患者从不叫床号,而是"这个姐姐,那个姐姐,叫得亲热得不得了"。


无论是自己的言谈举止,还是科室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江学庆都严抓“细节”二字,并在科室形成了许多必须严格执行的规范,例如不许边走路边端着碗吃早点;不准在科室任何地方抽烟;中午在值班室休息后起床要叠被子……


江学庆主任曾说,“如果医生不注重细节,患者怎么能相信,你在为他治病时能方方面面考虑得细心周到呢?”



患者不舍:

这么好的医生,怎么说走就走了


今早看到江学庆去世的消息,70岁的韩婆婆不敢相信,一一电话向老病友询问,没想到竟是真的。“我和江主任约好了半年后复查,这么好的医生,怎么说走就走了。”

韩婆婆回忆,去年检查发现乳腺有结节,她很害怕,生怕是乳腺癌,吓得四处就医。听说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江主任很不错,便慕名从武昌赶到汉口。

“江主任人真的很好,说话轻声细语,对病人又耐心。”她说,江主任一拿到片子,看了看,笑着说,“小问题、小问题,您别担心啊。”见她一脸不相信,江主任解释,这个结节很小,您要是不放心啊,下月再复查一次,我再给您看看。”临出诊室前,江主任叮嘱:好好休息,比什么都好。

舍不得江学庆的,还有家住武昌的张女士,她也是江学庆曾经的患者。她说,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去年11月5号慕名找到江主任看病。下午5点多到门诊,十分紧张。但一见到江主任,语话轻声慢语,笑眯眯的,和报纸上说的一样,人一下子就不紧张。

张女士说,江主任看了检查报告,又摸了摸脖子,马上说,“你得做手术,这么大应该做。”不做手术可能会存在哪些危险,江学庆解释得十分仔细。

“我这辈子除了生孩子,再没进过手术室,一听说手术就害怕。”张女士说,他总是笑着安慰我,很小的手术,不用怕。

女儿回忆:

爸爸把时间都给了患者


“我觉得这一切都不是真的,我到现在都不能接受爸爸已经‘走’了。”3月1日上午,记者拨通了江学庆教授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江主任的女儿江紫妍,她在电话里哭得很伤心。


江紫妍说,妈妈有心脏病,自父亲住院后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已悲伤得起不了床。今天一早,父亲的同事们到家中把自己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她远远地看着爸爸的遗体被送上了车,哭着送了父亲最后一程。


她介绍,父亲是在工作时感染新冠病毒的,1月17日住进武汉市中心医院,几天后被转到武汉市肺科医院抢救,1月27日上了ECMO。“他只在1月17日住院那天,通过微信语音嘱咐我照顾好妈妈,尽量不要出门。后来,他一直在接受治疗和抢救,没有办法交流,谁知道这竟成了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江紫妍在电话那头哭得很伤心,她说,自己到现在都不能接受爸爸去世的这个现实。


“从小,爸爸就很少有时间陪我,总是在坐门诊、做手术,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给了患者。”她说,自己最快乐的时光,是她14岁那年,父亲在美国进修期间,她休学一年,和母亲过去看父亲,一家人每个周末都会出去野炊、郊游。父亲回国后,担任了武汉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主任,此后越来越忙了,近几年,随着科室日益发展壮大,父亲每天晚上10点钟才能回家吃饭,她一两个月才能见父亲一次,父亲几乎没时间陪家人,“他总在坐门诊、做手术,他说患者们太不容易了,自己要尽量多去帮助他们减轻病痛。他总说,陪家人以后还有时间……” 江紫妍在电话那头哭得说不出话来。


不过,她自己知道父亲也是爱她、惦记着她的,“2017年我生儿子的时候,我爸爸就在产房外,是第一个见他、抱他的人,他特别喜欢这个外孙。前几天我跟儿子聊视频,他还问我,外公去哪里了……”


江紫妍说,虽然父亲很少陪自己,但父亲是自己心底最大的依靠。“有时我遇到想不开的事情、工作上的困难,跟他说时,他总能在言语上开导我,还总说‘怕什么,你还有爸爸呢’。”每当想起这些,她心底里总是充满力量。


记者了解到,如今江学庆教授的九旬父母住在青山,家人怕二老受不了,目前还没敢告诉这个噩耗。江学庆教授的大姐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刚刚康复出院。




来源:湖北日报记者余瑾毅、楚天都市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