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实行了一个多月,求医问药、物资供应等各方需求都有了充分保障。可毕竟宅家太久,“内在资源”被不断地消耗,若是进入到情绪的“消耗期”,再加上部分朋友内心不够强大,严重的可能会面临负面情绪的“反扑”。
比如有的朋友说,对最近火爆网络的自制蛋糕、凉皮、油条,也无法提起任何兴趣了,甚至开始出现头疼、疲倦,没胃口等情况。
为什么历经一个多月,负面情绪竟会卷土重来?对此,湖北之声《今夜不寂寞》节目特邀心理专家钱堃作出了解释:
钱堃:这种现象有点像失眠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失眠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总是会不自觉的想那些让自己心烦的事情,所以躺在床上长时间也不能入睡。等到长年累月以后,我们的失眠形成了某种习惯,失眠的原因就不再是最早引发的具体问题了,我们会有一个新的担心,担心自己睡不着觉,这成为了失眠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我们目前新一轮的烦躁和焦虑的情绪,是因为长时间待在家里,接收到一种外界的暗示:如果我们不去做点什么,我们就会焦虑烦躁,这与失眠其实是同等原理。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的身心也是相互影响的,长时间不与外界接触,而且也缺少正常的社会活动,它就会引发我们产生一种抑郁体验。
抑郁和焦虑,又是一对经常结伴出现的情绪,有了这两种情绪作为基础,加上我们在家里时间久了跟亲人之间有些摩擦,想到工作压力或者接收到关于疫情的不良的信息,负面情绪就会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层出不穷。
面对反扑的情绪,我们还需要继续寻找像是做蛋糕、油条这类的方式来缓解吗?还有没有其他有效方法?
钱堃:很多朋友创意非常的强,还是鼓励继续在家里玩出新花样,继续挑战新高度、新难度,也可以把它拍成视频,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帮助转移注意力。
对于大部分已经黔驴技穷、江郎才尽的伙伴们,建议可以尝试着从放假状态调整为半工作状态。
为什么是半工作状态?如果直接进入到工作状态的话,你会更难受。因为以前很多事情你都能做,现在你都做不了,所以建议大家让自己调整为一个半工作状态是比较合理的。比如:在家里给自己腾出一个比较狭小的办公区域。通过这样子的一个刻意的设置,让自己知道我坐在这里就是在办公,在其他区域,我就在居家。但是这个时间不宜过长,可以每天几个小时,其他的时间段,照样还是回到家庭生活。
通过这样子的有效的切换,来让我们在内心里面开始找到一种感觉:我现在的状态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为了更好的跟他人接触。有了这样一个心理基础,我们就会更好地适应当下的一个现状了。
在负面情绪反扑中,想重新振作起来,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对于苦撑一个月的独居人士而言,又该怎么办呢?
钱堃: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金庸先生笔下的一个著名武侠人物——老顽童周伯通,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左手跟右手比武,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独处的境界。
一个人独处,最难克服的就是社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去用一种和自己相处、和自己社交的方式来,去排解这种不良的情绪。比依赖于外界,可能对我们的效果会更好,而且更长久。
如果有一些比如说益智方面的一些特长,比如说像下象棋或者下围棋,我们也可以像周伯通学习,自我对弈,提升一下自己。一般象棋和围棋高手都有个习惯,就自己跟自己下棋,在下棋的过程当中,一方面可以了解自己的一个下棋的思路,同时也在无形当中提升了自己下棋的水平。
如果大家没有爱好,也静不下心来做这样的事情,大家也可以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跨越时空的跟自己社交。
比如:给过去或者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因为现在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给过去的自己表达一些东西,或者给未来的自己表达一些东西,未来看到了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感悟和收获。
再或者,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写下自传,或者说写一下自己的人生总结,或者整理一下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的一些人生经验。
如果你在一个领域一个行业做的比较久了,也可以尝试着去整理一些在专业上面的一些沉淀,其实这都是很好的一种自我社交的方式。
学会独处了,就会有很多的东西迸发出来,甚至有很多的灵感,而这些东西一旦被你整理出来以后,可能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和人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