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功臣!荆门一医首批3名援汉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在疫情期间,
这世上有一千种等待,
最好的那一种,
是来日可期!
这世上有一千种期盼,
最好的那一种,
是平安归来!




2月25日晚10点,

荆门一医三位驰援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

在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抗“疫”工作之后,

平安返回荆门。

他们分别是

重症医学科医生周畅军、

护士丁乔、

护士陈其军。


荆门市一医援汉医护人员返回荆门前,与治愈患者(左二)合影。


1月23日,

他们三人接到通知后,


他们还没来得及与家人一起吃上年夜饭,
甚至来不及多陪陪家人,


赶在除夕之前火速驰援。


1月23日,丁乔、周畅军、陈其军(从左至右)接到通知奔赴战场。


1月23日,送行的小车缓缓启动,载着所有人的祝福和期望,把3名医护人员送达战场。


此次,

荆门一医三位医护人员

驰援的是武汉金银潭医院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是当地最早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之一。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全国各地组建了一批批医疗队伍驰援武汉,荆门一医重症医学科团队是最早的一批。




付出无悔,归来无恙。

共同战斗,共同休整,

这便是英勇的逆行天使们最好的模样。



周畅军:

防护服下衣服全都湿了


周畅军,43岁,重症医学科医生

“早期,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都转到了金银潭医院,而该院的医护人员远远不够,相关部门从各个地市州紧急抽调重症专业人员,我们接到支援的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专门负责救治高危重症患者。”

周畅军和另外两名同事1月23日中午抵达武汉,熟悉情况后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值班,周畅军所在的病区有30个高危重症患者。

周畅军说,病房的情况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正常情况下,按一个危重症患者配0.8个医生的标准配置,30个患者应该配24个医生、60个护士,而当时病区里只有他一个医生和6个护士,工作压力相当大。


“我代表了荆门地区最高的重症救治医疗水平,决不能怂!”面对重重困难,周畅军拿出了全部的本领,一边争分夺秒救治一边在内心不停评估,哪些患者需要立即抢救,哪些治疗手段要用上……周畅军在超强度的压力下抢救患者,第二天有医生来接班时,他已经累瘫了,只想躺在地上,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




周畅军和武汉专家为患者上ECMO前的合影。


后期,伴随着增援人员的到来,病房设备的完善,渐渐的,治疗工作慢慢走上正轨,周畅军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这里集合了来自全国的顶尖级的重症医学专家,我们每天一起救治患者,共同制定方案,碰撞出了不少火花,我也学习了不少先进经验,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重症病房工作需要穿戴全套的防护服,这些密不透风的装备不仅会让人感到憋闷难受,还给操作带来了困难,周畅军面临着体力上和技术上等诸多严峻挑战。“头上戴的面屏、防护镜上的镜面遇到口中呼出来的热气就会起雾,造成视线模糊。”周畅军感慨,这和以前在自己工作的医院所遭受的困难明显不同,他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帮病人消除恐惧,和他们一起战胜病魔。


周畅军和患者合影。


一个月来,家里人时刻都在牵挂着周畅军,无论多累,他每天都要给家里打个电话保平安。“通话过程中,只要我的状态好,说话声音有力,他们心里就安了。”


周畅军说,这次的疫情确实严重,但我们的医务人员全都不计得失,冲锋在前,最好的医生和设备都支援到了武汉,我们有国家做强大的后盾,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



丁乔:

嘱托同事守护好家乡


丁乔,30岁,重症医学科护士


“曾担心过自己是否会被感染,但病人更需要帮助。”在重症病房里,丁乔每天会遵医嘱给患者用药治疗,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基础护理。“一开始是三班倒模式,一个班8个小时,中间可以出去上厕所或者休息一下。但是由于患者太多,要做的事太多,基本上我们没有时间上厕所和休息,我上的最长的一个班是从下午5点上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钟。”


无论是暴露时间和暴露程度,护士面临的风险是最高的。当丁乔穿上防护服,踏入重症病房那一刻,丁乔并没有退缩。“以前在医院会做日常防护,主要是一级和二级,这里的防护需要做到三级。”丁乔说,洗手是个人防护的重要环节,下班脱防护服时,每脱一层就要洗一次手,脱完鞋套也要洗手。“只有保护好自己,防止交叉感染,才是对病人负责。”


丁乔在病房给重症患者做治疗。


    重症病房大部分患者需要上呼吸机,有的是用面罩,有的是气管插管,有的是气管切开,丁乔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机管道是否移位,是否正常工作,有问题及时解决。还要给能动的患者喂水、喂饭、床上大小便、清洗。因为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几个小时的班上下来,他们里面的衣服从上到下都湿透了。“每天一下班,走出病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我能一口气喝干一瓶半。”高强度的工作对体力消耗特别大。“我的休息时间基本上都在睡觉,以恢复体力。”


丁乔的妻子是荆门一医南院的一名护士,每天都在辛苦的工作,1岁半的女儿送到了丈母娘家。夫妻二人每天都要通电话,互相鼓励加油。“我们要照顾好患者,保护好自己,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平安度过这场疫情。”



陈其军:

病人的心理辅导很重要


陈其军,25岁,重症医学科护士


“90后”护士陈其军是个阳光活泼的大男孩,虽然参加工作才3年,但是他专业技术过硬,工作能力强,被第一时间抽调去武汉增援。


在武汉,陈其军的日常工作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观察病情,查看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和精神状况等;其次是一些基本护理工作,包括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等操作,在护理一些清醒的患者时,还协助他们吃饭、喝水、上厕所;最后是安抚患者情绪,给他们做健康宣教,帮助他们解除忧虑,增加战胜病毒的信心。


面对复杂的疫情,救治很重要,但病人的心理辅导也很重要。“心理辅导更多是言语上的鼓励。”陈其军说,他会告诉病人,已有很多治愈的案例,还有很多重症病房的病人都在逐渐好转,已经被转到了普通病房,他还会不断地告诉病人,病毒并不是特别可怕。陈其军说,只有让病人的担心少一点,他们才会更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及早康复出院。


陈其军为患者做心电图。


陈其军所在的重症病房是普通病房改建的,患者不像普通重症病房那样集中在一个大厅里方便照顾,而是分散在各个病房里。陈其军他们需要不停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时刻关注每一名患者的情况。“我们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累和危险,总是斗志满满。”


进入金银潭医院工作以来,陈其军和他的同事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抗击疫情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工作得到了很大支持,生活上也因社会各界的爱心捐献而有了很大改善。他相信,在全国各地专家、医护人员和广大热心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肯定能战胜疫情,取得最终的胜利。


陈其军的微笑温暖着每一位患者


这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专家,大家都毫无保留,拿出看家本领,热情地交流,互相学习,工作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虽然每天都是高强度的工作,但陈其军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工作中一有机会就虚心向同行请教,掌握了不少新的护理技术。“通过与老师们的交流,我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


陈其军出发去武汉时没有告诉家人,等到了武汉才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父母很理解我,他们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他的母亲是一名村医,每天在基层参加防疫工作,母子俩同在抗疫前线,这让陈其军感到很自豪。




勇士凯旋,
没有隆重的迎接仪式,
也不能和牵肠挂肚的亲人们见上一面,
他们直接进入宾馆隔离观察。






14天后,

他们又将走上

荆门一医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岗位,

迎接新一轮的战斗。





致敬!


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战友,
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
相约春天,相约胜利!




采写/荆门晚报记者 李力  通讯员 高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