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不再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湖北省卫健委2月20日公布:19日,全省新增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市的新增确诊病例为615例。武汉市从2月2日至18日,连续17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千人,2月19日这一数字终于“跌回”三位数。


为何全省新增确诊病例数小于武汉,这个数据是这样算出的——
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每个市(州)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相加(如果是核减则为相减)

除武汉外,湖北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总数为5+3+3+2=13


各个市(州)当天核减的确诊病例总数为5+5+5+13+15+16+16+31+66+107=279


所以,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15+13-279=349

确诊病例数为何这样计算?

这与国家卫健委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对于“诊断标准”的修改有关。

第六版中,“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而第五版的湖北省“诊断标准”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三类,其中对“临床诊断病例”的描述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由此可见,根据第六版,也就是最新“诊疗标准”,确诊病例必须至少满足以下病原学证据中的一个:

  1. 核酸检测阳性
  2. 基因测序高度同源

而此前第五版“诊疗标准”中的“临床诊断病例”因不满足核酸检测阳性,所以不再被划定为确诊病例。

如何看待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被取消?

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CT不再作为临床诊断标准,我们是否又回到了原点?

针对这一问题,其实早在2月1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张笑春就曾做出预判。


张笑春介绍,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资,甲流和乙流的病毒核酸不同,新冠肺炎和sars的病毒核酸也不同,核酸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到底是被哪一种病毒微生物感染,这种确诊方式非常严谨。与之相比,CT是一个间接证据,多用于辅助诊断。

既然如此,为何在2月3日,张笑春呼吁将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张笑春解释,这是因为核酸检测的检出率仅40%左右,存在漏诊的可能。

  • 首先是试剂本身的研发时间短,仓促之间无法追求完美;
  • 其次,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并非人人能够熟练掌握咽拭子采样的技术;
  • 此外,不同于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新冠肺炎发生在下呼吸道,患者以干咳无痰为主要表现。没有痰,咽拭子就很难采集到有效的样本。


2月初的现实情况是,湖北省作为疫情的重灾区,疑似病例的存量太大。大量疑似病人因核酸阴性无法确诊,得不到集中收治,对疫情防控十分不利。因此,采取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仅适用于此时此地,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场景,可能就不适用了。

张笑春说,从12日以来的数据看,湖北省疫情在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控制,此时诊疗方案做出调整并不意外。“我不认为是回到了原点,相反,我认为我们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来源:武汉晚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