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社区防控"战线":集中隔离收治,加强网格化管理

口罩没了找社区,蔬菜没了找社区,心理有压力找社区……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每个城市的基层社区成为医院之外的重要防控战场,每个基层工作者的肩上承担着宣传、摸排、防治、消杀、协调、后勤、量体温等大量日常工作,他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着家乡城市居民的安全。

《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到,自2月3日以来,湖北省荆门市各街道社区开始陆续将辖区隔离居民送往指定集中隔离点。为做好集中隔离点的收治工作,目前基层社区工作者均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许多人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甚至通宵。人员配备方面,有些社区共有20多名网格员,但平均每人需要对接1000户以上的居民,为了解决人手不足等难题,社区已经发动了许多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

▲社区工作人员办理辖区隔离人员交接手续(受访者供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重光认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个新动向是社区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连续作战集中隔离

2月2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关于加强发热病人、发热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救治和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承担属地责任,采取坚决果断隔离措施。《通知》提出,各市、州、县立即征用位置相对独立、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具备水电气和清洁排污保障条件的宾馆、酒店、招待所等资源,迅速改造为集中隔离点。

一夜之后,街道和社区成为了执行此项重要工作的核心单位。荆门市掇刀区掇刀石街道党委副书记刘登峰向《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目前所在辖区临时征用了荆门市安贞医院和另外6家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医院有37张床位,酒店合计提供房间达373个。”

▲集中隔离点房间内景(受访者供图)

24小时有人值守,排查中一人不漏,居家隔离的居民正有条不紊转向集中隔离点。据刘登峰介绍,转移到辖区集中隔离点的居民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以及其密切接触者、由汉返荆发热病人或与由汉返荆人员密切接触的发热病人、经核酸检测转为阴性的待出院患者。

集中隔离点的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限为14天,计算方法为自最后一次与确诊、疑似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将众多居家隔离居民转移至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主要由社区众多基层干部来完成,并完成日常后勤保障工作。

连日“奋战”集中隔离点,街道工作人员的状态可以用夜以继日来形容。“这几天街道和社区所有同事都在忙集中隔离点的收治工作,我们不仅要关心送往集中隔离点居民的身体情况,更要保障饮食和心理健康。”一直战斗在防控一线的刘登峰告诉记者,这几天是关键时刻,为了落实防控工作,很多同事都是通宵加班。随着工作前移,社区书记们为了保护居干人员,只身一人上一线,接送居民,派送物资。

▲社区协助医院连夜将隔离人员送往集中隔离点(受访者供图)

社区基层工作者正面临一项艰巨的后勤挑战。刘登峰向记者介绍:“集中隔离点中的一些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饮食上会有很多忌口,这些都由我们来协调和定制服务,再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来保障日常需求。”

“陈书记,您好!酒店的被子有点薄,空调不能开,能不能麻烦您送一床被子给我?”位于某酒店集中隔离点的杨先生发来了微信。“陈书记,酒店里的一次性水杯用完了,能不能麻烦您派人送一个保温杯给我?”位于某集中隔离点的宋女士打来了电话。荆门市望兵石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华向记者反映,他每天都能收到类似的各种求助信息,为了及时满足集中隔离对象的需求,陈华每天都在往返超市、酒店和社区的路上。

记者跟随街道工作人员探访了城区几处集中隔离点。记者在现场看到,荆门安贞医院大门玻璃上张贴了“发热病人临时留观点”等字样的告示,距离大门近10米的位置围起了警戒线,警戒线内停靠着一辆医用救护车,靠近警戒线边缘搭着一个临时的帐篷,这是社区工作人员的24小时值守点。据了解,进出医院都有严格规定,除警察和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靠近警戒线。

▲安贞医院集中隔离点 摄影:夏悦超

▲安贞医院大门 摄影:夏悦超

▲安贞医院隔离留观点的午餐交接(受访者供图)

据值守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家医院已经不接诊,院内其他病人已经被转出,目前主要收留了发热症状的本地居民,隔离期限满后,且经过两次核酸检测显示阴性,就可以安排居家隔离。

在此值守的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外围保障工作,为院内的医护人员和居民提供物资保障,工作人员将所有物资放在医院门口后,经院内医护人员消毒之后拿上楼,居民的日常生活由医护人员来护理。

▲医院集中隔离点值守处 摄影:夏悦超

记者随后来到一家被临时征用为集中隔离点的酒店门口。与此前探访的医院有些许不同,酒店门口一切如常,停车场依旧停满了车辆,在距离酒店大门数米远的距离同样围起了警戒线。

▲位于某家酒店的集中隔离点 摄影:夏悦超

▲某酒店集中隔离点值守处 摄影:夏悦超

记者发现,酒店附近均未有明显隔离点相关提示性告示,一名在现场值守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是为了避免让附近居民有恐慌情绪,二是为了保护酒店的隐私信息。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酒店安置的居民主要是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



社区进入“战时状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基层社区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区域。记者实地走访了多个社区看到,各个社区均已进入战时状态,所有能到岗的工作人员,都在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居民的安全。

“36.5℃。”记者刚走进荆门市掇刀区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区工作点,就被一旁的工作人员唤去测量了体温,工作人员将记者的名字和体温登记在了一张表格上,每天进入社区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配合测量体温。

同时,社区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监督着各自管辖的小区居民体温情况,以及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等需求情况。

▲白石坡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 摄影:夏悦超

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余良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发生之后,社区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全部返岗,共有25名工作人员在岗。首先,社区对各个小区摸排外地返荆人员;其次,通过微信、QQ群、广播、横幅等多种媒介进行防控宣传;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和满足老年人以及残障等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

根据荆门市掇刀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2号令,社区居民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指派1名防护意识强的固定成员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其他人员除疫情防控工作、生病就医等需要外不得外出。

提醒居民做好预防、居家尽量不外出,是社区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余良红说:“我们每天的常态工作是戴着广播外出宣传,劝导那些在外溜达、未戴口罩的居民回家,督查所有未按规定配备温度计、消毒情况未达标的超市,督促所有小区严格登记人员进出测量体温,以及对辖区内全面开展消杀防控的工作。”

物资缺乏是目前社区工作开展的一大难题。“缺乏专业的温度计是部分小区面临的问题。”余良红说,目前正在督促各小区的物业公司去药店采购,并联系防管服务中心进行协调。

通常很多社区网格员要面对上千户居民,疫情之下,这对于每个社区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都是巨大的考验。

▲正在工作的网格员,黄色的制服被拿来充当防护服 摄影:夏悦超

“我们辖区覆盖面比较广,教育、医疗、商场、酒店等资源丰富,人口居住密度较大,很多都是三无小区。”据余良红介绍,腊月二十九至今,社区很多工作者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由于每个网格员需对应1000户居民,人数大约在2000人以上,很多网格员的工作状态达到超负荷。

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难题,白石坡社区已经率先推出招募志愿者的活动,与社区积分制绑定,鼓励更多年轻志愿者加入其中,经过简单的培训,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包括摸排、消毒、防控宣传等。

前不久,社区居民郝某因感染肺炎住进了荆门市一医感染科。由于郝某还患有脑溢血,行动更加不便,社区内只有余良红一名男性工作者,眼看情况急迫,余良红买到相关日用品后,加戴了一层口罩,套上一层薄薄的外科手术服冲进了医院。

▲受访者供图

“我们也很害怕,因为你根本不知道戴口罩管不管用,有时候会把雨衣等外套当成防护服来穿。”余良红说,一线社区工作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较高,一旦社区内出现了确诊或疑似病例,工作人员会改用微信等方式进行密切联系。

余良红向记者反映,目前居民都很支持基层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基层防控工作的开展更加有条不紊。“国难当头,我们基层工作者必须要冲在前面”。

▲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信息登记表 摄影:夏悦超

与白石坡社区一样,名泉社区的基层工作者也取消了春节休假,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社区是从1月22日开始做疫情防控的工作。”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委员朱梦诗告诉本报记者。

“采取地毯式排查外地回荆车辆、外地来荆人员,及酒店、旅馆入住情况,对小区返荆人员全面登记,跟踪记录并及时上报。截至目前,累计排查辖区居民18626人,其中武汉返荆共计401人,非武汉返荆793人,发热共计3人。”朱梦诗向记者介绍,“截至2月5日24时,名泉社区确诊病例5例,疑似病例2例,集中隔离33人。”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名泉社区每天承担了大量宣传、防治、消杀等工作,除了在辖区LED电子显示屏、微信、短信等平台推送防控指令外,每个小区成立一支5-7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这些志愿者借助扩音器喊着接地气的方言走街串巷,劝导各小区公共区域的居民不串门不聚集。每个成熟小区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三无小区采取封闭措施,由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值守,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和登记。

“你好,我需要一些抗病毒的药品”“我家里需要一提食用油和一些蔬菜。”朱梦诗向记者反映,近期接到了辖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和咨询电话,社区工作人员还兼职做“代购员”,到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帮助居民“跑腿”,每天至少“代购”8-10次。

2月2日上午,望兵石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北京覃女士打来的电话。据她反映,疫情防控加强之后,过年未能及时回家,其父母住在荆门某小区内。由于父母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家中除了米和油,已经没有任何青菜和水果。覃女士很担心二老的日常饮食保障,万分焦急的她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求助社区。

经过望兵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华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努力,当天就将购买到的蔬菜和水果送进了老人的家中。“在疫情防控严峻的情况下,社区是真的将居民的点滴困难都放在心上,真的要谢谢他们的真情服务。”覃女士向记者感慨道。



社区网格员的心声

“您好,我是社区网格员小罗,提醒您勤洗手、不乱走、出门戴好口罩。”荆门市某街道社区,小罗正和她的同事挨家挨户上门叮嘱居民做好防控。

▲小区挂横幅(受访者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打破了小罗原本平静的春节。“我是去年才入职,老公1月19日从武汉出差回家后,自行在家隔离。1月26日,我接到领导通知,身体无恙就要来上班。”据小罗介绍,每天的工作主要是为社区各个区域消毒,为居家不方便的居民送物资,和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测量体温。

▲上门测量体温(受访者供图)

摸排至今,小罗所在的网格内有一所小区出现了3户疑似病例。“疑似病例主要由医院和小区物业向我们提供,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打电话询问的。”小罗向记者反映,2月2日以前,摸排到疑似病例后,她和社区卫生院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上门测量体温,“近期有关部门已经把疑似病例转移至集中隔离点,这块工作不归我负责”。

除了紧张忙碌的工作,小罗也在担心自己的健康保障。“社区一共发给我30个口罩,防护服和护目镜是没有的”。由于每天都要接触一些居民,小罗和同事将雨衣临时当成防护服。

疫情防控工作日趋严格,小罗和同事已经减少上门送物资和宣传等工作,改用微信等方式联系。往年春节,社区网格员的宣传工作主要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小罗说,今年她更多的是在社区一线工作,已经很久没有休息日了,可能要一直坚持到疫情结束。“希望快点结束,每天出门回家都是心惊胆颤。我儿子才三岁,希望我不要被感染”。



社区防线举足轻重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打破了城市过往生活的宁静。对于每个城市而言,这更像是一场综合治理能力的考验。

中国城市规划院副院长李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事物的演进发展具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城市发展对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要有提前准备,比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城市规划一定要留白,留有余地。

在这场重大疫情面前,与医院一样,城市社区也是防控的重要战场。李迅认为,社区的社会学定义是有共同价值观的一批自愿聚集居住者,社区的治理本质是居民共同参与,即共识、共建、共治、共享。

社区正在生活中默默体现其举足轻重的作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认为,这次疫情的长周期潜伏、传播面广等特点,决定了防治工作重心很大一部分将从点对点的医疗救治转向以社区为载体的面源管控,意味着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24小时的监管,而依赖于基于共同命运和公民意识的社区共同体建设。

那么,社区在治理和规划方面需要如何优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媛呼吁,在社区治理、社区医疗和社区活动空间三方面加强健康社区建设。

袁媛表示,疫情时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需要居民的有效参与和支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居民对社区真正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心。城乡研究、社区规划领域都可以就改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作出相应的贡献。

袁媛认为,社区医疗设施规模、物资配置、人员配备水平有限,不可能成为治愈疾病的场所,但是可以为减少社会恐慌发挥作用。加强社区基层医疗设施配置包括:完善防护设备和物资储备,提高医疗信息(与专科医院、疾控中心)的联通能力,为城乡社区医疗中心规划设计紧急时期可以有效分区、隔离的空间。

这场疫情的易感人群多为中老年人,危重人群多有基础病。在袁媛看来,更是证明了“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是公共健康领域永恒的话题。如何在社区规划层面,为居民提供增强体质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路径,是规划师必须充分考虑的。在老旧社区更新中,更不能忽视公共健康的空间需求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

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各省市部分社区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刘佳燕提出建议:一是重视合理良好的社区空间环境塑造;二是在社区生活圈中,全面融入防灾防疫体系建设;三是加强社区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和社区教育;四是构建健康安全监测和防控管理信息技术平台。

记者 夏悦超

来源:国际金融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