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刻提醒自己,告诉自己
不要流泪,
眼睛要用来看海量的CT和X光片子。”
48岁的樊艳青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放射科主任。自金银潭医院列为抗击疫情定点医院起,她带领团队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为所有住入医院隔离病区的重症和危重患者,拍CT片和拍X光片,填写入院病情评估报告。
她目睹了各种肺部感染的患者,有的甚至成了“白肺”,但自己没有时间去悲伤,必须及时高效写出病情报告,“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肺部变化快,我们用眼睛来甄别,不放过变化的痕迹。”
留心蛛丝马迹,甄别出细微病变
从CT机房里走出来,樊艳青脱掉手套去洗手。淋水、取洗手液、搓手手心手背、再淋水、擦干,每一个动作规范而熟练。她用湿纸巾擦去额头渗出的汗,又擦了擦眼角,这才安心坐了下来,与记者面对面。
“这次新冠肺炎,在肺部主要表现为外带分布、多叶段、磨玻璃间质性改变,肺部感染变化很快,两三天就出现非常大的影像变化。我们甄别出来后,将这些变化捕捉住,写进不同疗程的报告里,为病房医生提供诊断参考依据。”
樊艳青说,虽然医院里都是转诊过来的患者,此前在首诊医院拍过片子,但由于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变化极快,她们必须重新评估病情,守好第一道关口,提供入院第一手证据,甄别出病毒感染的蛛丝马迹,为治疗打下基础。
21双眼睛盯了150万帧片子
说话间,放射科主管护士王颖红跑过来,让樊艳青快去看片子。她连声说抱歉,戴上口罩,一阵风似的跑进阅片室。
抗击疫情,金银潭医院放射科21人已有30多天没有休假。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昼夜轮班,镇守在CT机旁,为转诊过来的患者拍片子。更多的时候,他们穿上防护服,推着移动胸片机,冲向隔离病区的病房里,在病床边为不能动弹的患者拍胸片。
“这次新冠肺炎的肺部影像,最显著的表现是肺部感染呈磨玻璃病变,重症感染的话,肺部出现一片白。”樊艳青说,极少见到感染如此严重的CT片,每一张“白肺”片子,意味着一名患者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她想象着患者呼吸困难的痛苦样子感到难过,还为病毒传染而揪心,“我们没有时间去流泪,争分夺秒去看片子,去写报告,去诊断。”
每一名患者从入院的拍片评估、到查看进展、到治愈出院,少则拍两次片子,多的得拍四次片子。每一张片子拍了600至800帧。这段日子来,不完全统计,这个团队的21双眼睛,盯着看了约150万帧片子。而这样的工作还在持续。
加班筛查医护人员,不让战友“出事”
抗击疫情的前沿,医护人员的安全不容忽视。
1月初上旬,樊艳青找到院长张定宇,提出她们团队要为全院职工做CT筛查。她对院长说,“保护好自己,可以放心地救治患者,还可以及时发现院内有没有感染者。”张定宇最终答应了樊艳青的请求。
金银潭医院有600多名职工。樊艳青带着团队加班加点,为一线医生护士安排错峰拍片子。
她对放射科主管技师邓雄波说,病毒隐藏很深,每一名队员必须细心甄别,“不愿看到同事们在一线受到感染,我们都很警惕。”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 柯美学 通讯员 李洁
(责任编辑 黄静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