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就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2月4日)有媒体报道说,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对普通公众在疫情中的心理调节问题发表意见称,人们要观察自身情况,防止焦虑情绪的产生。在当前疫情尚处发展阶段,不定因素仍多,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没有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时候,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平时情绪易变、心理敏感的人产生某种焦虑心理,应在预料之中。对这部分人,应多加关注,对其中焦虑心理严重者,也应适时进行心理干预,防止由此产生其他社会问题。
今天也另有媒体报道援引《英国医学杂志》于上月24日发表的文章称,当下实施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强制隔离,一方面带来了流行病学上的益处,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心理方面的损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续的情况下,被隔离的人也会像历史上其他大规模传染病一样,要经历慌乱、恐惧之后方才可达到理性等一系列心理变化。
正像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的专家所说,在疫情发展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人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尤其是那些恰巧患上感冒、发烧并带有咳嗽症状的人,就更是容易产生怀疑和焦虑情绪。一般性的紧张焦虑,是人们应对客观环境变化的生理反应和心理保护机制,不需外部干预即可平复,并随着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经验的增加而逐渐减缓、平复乃至消失。应激反应强烈者,则会产生较强烈的生理反应,甚至外化为强烈的反环境行为。此时就必须实施外部心理干预措施。
春节期间,常常是人们免疫力相对低下的时期。熬夜、暴饮暴食、酗酒、无暇锻炼,将惯常的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人体抵抗力下降的结果,最常见、最容易导致的结果就是头疼脑热、感冒发烧、鼻塞咳嗽。如果在往常,人们大都不将这些症状太当回事,吃点日常备用药,甚至连药也不吃,而是睡上一大觉,就能大大缓解症状,“挺”到病除。在往年,春节假期过后,办公室同事之间,感冒发烧、鼻塞咳嗽的人带病按时出工的并不罕见,人们也大都不以为意。这种个人和公共卫生常识及其行为背景,是今天城市以及人群隔离的部分原因。
新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症状,恰好与普通感冒发烧的症状相似。而正是这个相似,不仅让只是患上了普通感冒发烧的人心有疑惑进而焦虑,也让身边亲朋好友深感恐慌进而紧张,更会让防疫抗疫人员对症履责,对号到人。疫情发展期的这种人际互动关系,使得紧张氛围不止局限于那些有感冒发烧症状的人,也会波及到周围与其有接触交流的人身上。在特定环境中,这种互动关系又会使相当多的人“讳疾忌医”,不敢求医问药,由此导致病情和心理负担加重,更易使其中真正感染者“潜伏”下来,自我“隔离”在诊断和治疗以外,造成更大危害。所有这些,都是在疫情发展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的理由。
早有心理实验表明,人们在压力环境下,尤其是在活动范围有限的环境中,往往缺少理性思考的参照,由此导致的后果则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常常因环境的封闭而感到信息饥渴——尽管可能并不存在信息减少的现象,另一方面却因为因环境而导致的对单一信息的选择性输入而愈发焦虑,这种现象,人们已经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知微见著。在“封城”还将持续一定时间的情况下,一些患有基础病和常见病的公众,由隔离导致的焦虑,有可能外化为与环境的对抗。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 郭金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