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能人回乡,激活沉寂村庄——钟祥实施“三乡工程”的探索与启示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杨桥村村民范平安在外定居,今年春节,他回了趟老家。令他惊讶的是,家中荒废10多年的农房,已经被挂上了“聚宝园”农庄的招牌,徽派的客房,亮堂的茶吧,旋转的水车,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穿梭其间。

  “在外住过不少民宿,万万想不到,自家的房子也变成了民宿。”2016年,范平安将自家农房交与村里,统一对外租赁,短短一年时间,眼前的变化对他来说实属意外。

图为:农青园艺公司的花卉基地四季如春。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钟祥“三乡工程”的春风劲吹,能人回来了,资金下乡了,企业进村了,一种久违的开创事业的激情,正在这些昔日沉寂的村庄上演。


1

如何引—— 大数据引领,

召回创业人员3150人


  “嘀嘀嘀”,采访期间,钟祥市长寿镇党委书记杨勇手机微信响个不停。


  “长寿镇要借‘长寿’之名,打造全国长寿养生地,希望大家踊跃回乡来投资。”


  杨勇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自从建立在外能人“微信群”,他每天花很长时间关注群里动态,与能人们沟通互动。


  付出就有回报。武汉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心了,多次来长寿镇考察,目前已决定投资5.6亿元,围绕当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地热资源,高规格打造集养生度假、休闲娱乐、民俗文化、生态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养生胜地。


  钟祥,风景怡人,气候适宜,是世界长寿之乡。然而,这里的农村,与其他农村一样,也面临着农民老龄化、传统农业落后等发展难题。


  如何突破瓶颈,改变乡村凋敝的现状?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钟祥市引能人下乡,盘活人力资本,去年通过梳理,分出经济能人、管理能人、技术能人三大类,建立数据库,统一登记在外人才台账5000多条,定期更新,实时跟踪。”杨勇说。


  与长寿镇一样,钟祥各乡镇都建立在外能人“qq群”“微信群”,及时推介镇域发展形势、产业规划,邀请农业、发改等部门人员进群,为能人们提供政策咨询和项目申报等服务。


  政策再优惠,也不及家乡情动人。每年春节、元旦、清明等节假日,是能人们回乡的时节,钟祥市安排欢迎宴会,谈家乡变化,讲发展机遇,感召能人回乡创业。


  李志慧是柴湖镇人,在上海打拼多年,身家过亿元。柴湖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赴上海找李志慧,邀请返乡投资事宜。最终,李志慧在大柴湖经济开发区注册成立湖北农青园艺科技项目。


   一花引得百花香。钟祥市共召回创业人员3150人,发展民俗旅游、花卉苗木、蔬菜种植等产业。


  筑巢引凤,培育创业热土,不仅把本地的能人引回来,还要把外来的企业召进来。钟祥发挥“长寿之乡”品牌优势,建成钟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彭墩长寿食品产业园,引培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4家,配套建设种养基地110万亩。



2

如何兴—— 能人与产业“嫁接”,

唤醒农村沉睡资源


  春风拂面,行走钟祥市长滩镇,漫山遍野的杨梅树向人们招手示意。


  长滩原本不盛产杨梅,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杨梅如今几乎成了长滩的标签。这个人叫做林永中,浙江台州人。台州是杨梅主产区,一次意外的机会,他发现钟祥的气候、土壤与台州惊人的相似,这里却有台州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大片的荒山林地。


  2014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林永中成立湖北信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长滩镇先锋村、大洪村流转山地5000亩,兴建长滩杨梅水果基地。去年杨梅进入挂果期,吸引2万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


  杨梅产业给长滩百姓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农民将荒山流转出去,每年有山地租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最大的惊喜是,自家产的蔬菜、大米等土特产,一下子成了俏销品。


  长滩的杨梅,旧口的萝卜,柴湖的花卉……在钟祥,一批批特色农业产业竞相崛起,一个个“淘宝村”“长寿村”正在成长。


  企业进村兴产业,也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路宽了,电通了,环境整洁了,众多在城市久居的市民们,休闲时间来到乡间,品味乡愁。


  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因村中七棵对节白蜡树成北斗七星状分布,又称“七星村”。七星树周围居住着34户村民,舒宝林就是其中之一。他看到不少人来村里看对节白蜡,便将家装修成简易民宿。在舒宝林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加入到民宿建设的队伍中来。


  客店镇注册“对节人家旅游公司”,把农户的民宿客栈统一整合包装,修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农村淘宝店、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如今,“客店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线路,去年全镇旅游收入达4.6亿元。“美丽效益”仍在不断释放。崇理铁皮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崇理,2015年前一直在外做建筑生意。看着家乡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他毅然回乡发展,流转土地种铁皮石斛,把产品变礼品。


  让能人与产业“嫁接”,用市场化的机制、产业化的思维,“唤醒”农村土地、空闲农房等要素,把农村资源变为创富资本,农业农村发展生机勃勃。



3

如何治—— 能人当家治村,

激发活力更添和谐


  “三乡工程”为乡村聚了人气,也带来了农村社会治理的变革。


  长寿镇红岭村曾经是一个“空壳村”,由于穷,村民人心涣散,村“两委”班子如同散沙,村里每次组织开会,村干部要一家一户去通知,可最后,到会村民仍不到三分之一。


 2016年8月,红岭村二组在外创业多年的村民陈华清回来了。


  陈华清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村集体“三资”,摸清家底。去年7月,全村共清理出903亩机动地、171亩水面和38.5亩林地,清收拖欠承包款38.6万元,每年可以为该村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利用清理的成果,村里修建5条通组公路,搭建广电网络,新增20口封闭垃圾池。


  陈华清利用人脉,引回一家企业进村建生态稻米基地,带领20多户农户先试种。两年来,陈华清的一言一行,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感动于心。现在村里通知开会,老百姓一呼百应。


  红岭村的故事,在钟祥许许多多村庄上演。


  能人治村,把新思想、新理念植入乡村,改变着农民的传统观念和文明素养。钟祥市委农办主任蔡尚斌感叹,“凡是能人当家的村,村集体经济和治理成效都比其他村要好”。


  胡集镇湖山村支部书记郑雄独创“积分制”促进乡风文明,成为全省学习的样本。按照设计,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均纳入积分制管理,用分值反映积分对象的表现,好事正积分,坏事负积分,一天一公示。如今村民们见面,不是“吃了吗”而是“你积分多少”。村里争做公益的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争当先进的多了,甘愿落后的少了;乐于助人的多了,遇事绕道走的少了。


  乡村正成为农村能人施展才干的舞台,他们改善和提高原有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格局,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农村变得活力无限又和谐有序。


记者手记

让能人在乡村大显身手

胡琼瑶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

  钟祥市振兴乡村,把能人当人才。能人下乡,带来资金下乡、项目下乡、技术下乡、产业下乡和管理下乡。市民、企业,农业、农村、农民,正是通过能人这座桥梁,实现连接,互融互通。

  让愿意建设家乡、留在家乡的能人留得安心,让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能人更有信心。钟祥市利用自身资源和市场化手段,激活人、财、物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激发了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振兴乡村,需要大数据寻找能人,更需要用改革的措施为能人提供宽广的大舞台。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