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村里觅乡愁

旧砖瓦砌成庭院围墙,旧坛罐变身房前花盆,树干铺台、树蔸为凳

初春,午后,村口千年古树下,一群孩子围坐在一个老者身边,听他讲那很久以前的故事,这样的场景怎能不勾起人们有关乡愁的情愫呢?3月4日,记者走进钟祥市客店镇南庄村,倾听这里的故事。

曾经:“背篓去,篮子来,有女不嫁南庄台”

南庄村位于钟祥市客店镇猴王塞以西,青峰山以东,是大洪山南面的一个典型山区村庄。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该村203户716人,山地面积达1.5万多亩,仅有耕地1048亩。核准的贫困户有21户96人,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和很多村庄一样,过去的南庄村也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地面靠雨刷,到处烂泥巴”,环境非常差,再加上人均耕地面积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

83岁的村民舒明珍告诉记者,以往村里人最着急的就是后生们娶不上媳妇。当地曾流传着一句民谣:“背篓去,篮子来,有女不嫁南庄台。”太穷、太破了,“外头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

现在:“对节树、泉水来,游客最爱南庄台”

拔穷根,找出路。南庄村深处山中,过去地理条件相对闭塞,却也保存下来了良好的自然资源――村里有7棵巨大的千年对节白蜡树。能不能围绕古树、村落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做文章?

经过多方论证,当地决定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脱贫攻坚的抓手,以7棵古树为主干线,在对节白蜡林中修建观光步道;改建四口泥塘,分别命名为“福、禄、寿、禧”池,并将两公里外的珍珠泉水引进了池塘;鼓励农户搞农家乐对接乡村旅游;探索葛粉、香菇种植和深加工产业……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如今的南庄村环境美,游客来,商机来。

在南庄村,记者看到村口客栈、茶楼、农耕文化展示厅、葛粉加工体验区等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对接人家”客栈里一间标准客房,单日房价竟卖到588元,而且“供不应求”。一些农业企业进驻,以每亩千元的价格流转土地,搞特色种植,村民或就地打工,或开办农家乐,收入稳步增长。村口的“农村淘宝服务店”,则直接把葛粉等土特产销往各地。

去年该村被评为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美丽乡村”。当地人总结出新民谣:“对节树、泉水来,游客最爱南庄台。”

未来:“农庄变景区,风景变产业,产品变商品”

“南庄村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经过改造,过去污水横流、禽畜粪便遍地的情况得到了根本转变。村落中的禽畜圈舍、茅厕、柴草垛、菇棚,全部搬迁“腾地”,由镇政府补贴,统一规划修建禽畜舍、厕所,集中开展污水处理。同时,村里实行卫生环境评星制度,专人负责验收,农户基本养成讲究卫生和垃圾分类的自觉。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南庄村另一个特点是在建设过程中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该村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破坛旧罐、土砖泥瓦似乎与“美丽”不沾边。而记者在南庄村看到,旧砖残瓦垒砌成庭院围墙,用剩的旧檩条做成路灯杆,旧坛罐变身房前花盆,河沟野草、山坡野花组成“山野花圃”。乡村原生态,更显出一种质朴美。

旧物经过设计多了文化韵味。比如旧粮仓板做成六十甲子展示板,从用材、造型到内容,都透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村后山坡树林中,树干铺台、树蔸为凳,“七夕夜话”场景就成了;树林里到处都是俏皮的农家谚语,叫人驻足下来,会心一笑,土味虽浓,却也意趣横生。

“南庄村正在实现由农庄变景区、风景变产业、产品变商品的发展方式转变,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珍珠泉、黄仙洞等景点,让自然景观和村落风貌串联起来,提高旅游吸引力,有效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南庄村村支书郭丁山信心满满。

湖北日报讯记者胡祥修李思辉通讯员张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