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从白山黑水到西南边陲,从江汉平原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振兴实体经济”不仅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更是众多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强音。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基、富民之本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是建设经济强省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实体经济搞虚了、搞少了。”在2017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被这样强调。
过去两年,尽管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但实体经济正经历艰难的爬坡过坎。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为多年来首次下降;2016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水平不足2015年的1/3,是有该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速;“关厂炒房”“卖房保壳”“脱实入虚”更是成为年度经济热词。
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滚石上山、攻坚克难,不少地方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加快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的重要抓手。
振兴实体经济,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将会给江苏这个经济大省的持续发展提供澎湃动力。江苏希望通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江苏实体经济整体竞争力。”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
振兴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2017年工作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推动新疆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则坦言,“实体经济是强省之基、富民之本。我省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振兴实体经济,成为不少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位居2017年重点工作之首。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则表示,“要通过政策引导、要素配置、环境保障促进各类资源向实体经济聚集,扩规模、提质量、上水平,努力把河北打造成制造业大省、强省。”
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
在山西太钢集团,经过5轮上百项试验,中国首批笔尖钢诞生了。这批直径仅有2.3毫米的钢丝材料,将终结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圆珠笔产量第一大国长期进口笔尖钢的历史。太钢也借助中高端产品替代进口的竞争优势,在2016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太钢的凤凰涅槃,只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强做优的缩影。实体经济规模大,覆盖面广,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千头万绪,以什么做突破口?
——调整存量,倒逼旧动能转型升级。
淘汰过剩产能绝不手软,给新动能留足成长空间。河南提出,“坚决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再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扭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用市场机制、法治手段、环保标准约束淘汰落后产能。”
提升传统产业步稳蹄疾,让旧动能焕发全新生机。湖北提出,2017年将大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确保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贵州表示,今年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达到1000个,完成技改投资350亿元,带动全省技改投资800亿元。在广东,2017年将引导8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400亿元。
——优化增量,培育新动能加速成长。
培育新动能,只看潜力,不挑规模。在“一煤独大”的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被确认为转型的希望与潜力。云南则提出,开展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新一轮小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500户,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
培育新动能,要排时间表,列任务单。重庆提出,2017年培育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带动新兴制造业产值增长30%以上。河北则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产业、生命健康等七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光电子、卫星导航等14个示范基地,抓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一批重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
——提升质量,鼓励“中国制造”树品牌。
质量是实体经济的生命。只有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才能增强实体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提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把青岛啤酒、东阿阿胶等老字号的牌匾擦得更亮;把海尔、浪潮、重汽等大品牌叫得更响;让烟台苹果、日照绿茶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还要花更大力气支持歌尔、红领、孚日等成长型品牌闯出更大天地。
黑龙江也表示,要引导企业和农民通过产权重组、合约使用、特许经营使用等方式,结合特殊地理标识营销,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替代“东北大米”“东北特产”等模糊概念。
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创新
在苏州协鑫光伏切片生产车间内,数十台刚刚改造成功的砂浆切片机正快速运转。通过金刚线切割工艺的改进,448台切片机的年化效益达到3.3亿元。“创新无小事。实体经济由大到强,靠的就是创新的每一小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
创新正是振兴实体经济的“牛鼻子”。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创新。
国际视野,创新融入全球产业链,引领产业满足市场新需求。广东表示,要深度融入全球产业技术创新链,积极推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核心芯片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推广。
科学前瞻,创新立足基础前沿,助推产业迈向中高端。北京提出,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面向2030年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超前布局脑科学、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石墨烯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基础前沿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破解关键,创新瞄准核心技术,补足产业升级短板。江西提出,力争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
振兴实体经济,不能没有资金支持。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遏制“脱实向虚”的苗头,需要对金融之水科学引流。
安徽提出,今年要加强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抓好研发平台建设和产业链配套,实现产业基金支持全覆盖。河北则提出,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管道”,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
振兴实体经济,更要增强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提出,今年将进一步帮助企业降本减负,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扩大进出口环节收费的减免范围,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江西则表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开展贷款中间环节收费专项整治,有效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着力解决“脱实向虚”问题。
实体兴,中国强。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中国经济航船必将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22日 01 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