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和天气的多变,病原体生长繁殖开始活跃,是呼吸道、消化道、虫媒等疾病的好发季节。又恰逢“五一”小长假,人员流动频繁。为帮助大家科学应对健康风险,钟祥市疾控中心特别整理以下5月健康提示,助您和家人健康度过五月。
一、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1. 重点预防疾病
流感:症状包括高热、咳嗽、肌肉酸痛等,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易出现并发症。
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存在反弹风险,需持续警惕。
麻疹、风疹:这些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在人群密集场所易发,未接种疫苗人群风险较高。
水痘:虽然多见于春季,但五月份仍有可能发生,需保持警惕。
2. 防护建议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新冠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MMR)疫苗以及水痘疫苗,确保免疫屏障有效。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
环境通风:居家和办公场所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
减少聚集: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减少感染风险。
二、肠道传染病防范
1. 常见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症状为呕吐、腹泻,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暴发。
手足口病:多见于儿童,通过接触传播,症状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
细菌性痢疾:食用不洁食物或生冷海鲜易导致细菌性痢疾,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2. 防护建议
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避免生食海鲜和未洗净的蔬果。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后要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
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细菌的场所,餐具、玩具等定期消毒。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家庭成员出现肠道传染病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三、虫媒传染病防控
1. 重点预防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登革热:由伊蚊叮咬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等,五月随着气温升高和蚊虫繁殖加快,登革热风险增加。
2. 防护建议
防虫叮咬:在野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避免在草丛、树林等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停留。
环境整治:清理家中和周边环境的积水,防止蚊虫孳生;定期修剪花草,减少蚊虫栖息地。
个人防护:使用蚊帐、纱窗等物理屏障防止蚊虫进入室内;夜间外出时尽量穿着浅色衣物,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及时就医:一旦被蜱虫叮咬或出现登革热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并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四、过敏性疾病管理
1. 常见过敏原及症状
花粉过敏:五月是花粉传播高峰期,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
尘螨过敏: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尘螨等过敏原滋生加快,易引发过敏反应。
2. 防护建议
减少接触:外出时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洗澡清洁皮肤。
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家中床单、窗帘等易积尘物品;使用除螨仪或除湿机减少尘螨滋生。
药物治疗:过敏体质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等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五、慢性病管理
1.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高血压患者易出现血压波动。应规律监测血压变化并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
糖尿病患者:注意饮食控制并加强血糖监测;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以防止血糖升高。
2. 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膳食:多吃新鲜蔬果和低盐低脂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等并坚持锻炼;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身体过度劳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以减轻慢性病对身体的影响。
六、外出健康与安全
1. 交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并注意行车安全;避免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行为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防火安全
春季风干物燥易引发火灾事故;如遇大风天气,严禁野外用火行为。
3. 防意外伤害
老年人和儿童在外出时应注意防滑倒和跌倒伤害;避免在湿滑路面行走或奔跑以防止意外发生。
七、心理健康
1. 常见表现
情绪波动大:易烦躁或情绪低落等心理变化可能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2. 调节建议
增加户外活动: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并改善心情状态。
保持社交互动:多与亲友交流分享心情和感受以增强社会支持和归属感。
寻求专业帮助:如遇到严重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时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