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芦苇荡开出“致富花”

炎炎夏日本该是花卉销售的淡季,但在大柴湖高铁花卉小镇,来自山东、上海、四川的货车络绎不绝,每天至少有3万盆花卉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我们只生产高档盆花,养在室内四季开花,不受季节的影响。”湖北农青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李青青说。

从空中俯瞰大柴湖花卉产业园,一栋栋玻璃温室连方成片,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最大的单体温室占地416亩,相当于38个标准足球场。

然而,9年前这里还是出了名的“水袋子”,当地人只会种黄豆和麦子。2014年,柴湖镇把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农业作为主攻方向,以花卉产业为突破口,向现代农业转型。

如今,昔日的芦苇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盆花种植基地;过去的“水袋子”也变身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从“芯”开始 美丽经济“花开”可期

八月盛夏,在湖北壹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温棚里,一盆盆色彩斑斓的蝴蝶兰竞相开放,好似一只只彩色蝴蝶展翅欲飞。

“自然环境下,蝴蝶兰通常在2月到5月开花。借助生物组培技术,我们可以精准控制它的花期,实现定时开花,无限繁殖。”壹鸣生物董事长刘亚军说,“生物组培,相当于花卉产业的‘芯片’技术。”

种花不用种子,开花不分季节。依靠国内领先的生物组培技术,壹鸣生物年培育优质花卉种苗2200多万株,其中,蝴蝶兰种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并且每年还向国外出口,是湖北省少数几家具有花卉种苗出口资质的企业之一。

最早落户大柴湖花卉产业园的农青园艺自成立起便深耕品种研发,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花卉种苗组培基地,年产花卉种苗100多个品种,2000多万株。

“我们生产的凤梨和竹芋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白掌和红掌占到全国近一半市场,拥有市场定价权。” 农青园艺董事长李志慧自豪地说。

在专注独立研发的同时,农青园艺还与荷兰安祖、丹麦品氏等国外花卉企业合作,年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花卉品种5个以上。彩叶芋系列种苗全部出口海外,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一个个鲜花的世界,一片片色彩的海洋,一阵阵芬芳的花香。短短9年间,大柴湖花卉产业园已落户各类花企17家,种植花卉苗木8000亩,年产值达3亿元,花卉产业已成长为农户参与广泛、科技支撑强劲、群众基础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美丽产业”。

共建共享 产业富民“一路生花”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已经成为国人的日常消费品。据统计,2022年,我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达到1986.8亿元。

想要在巨大的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

“我每年要在壹鸣拿蝴蝶兰种苗500万株。”农青园艺董事长李志慧说,蝴蝶兰种苗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损伤,导致成活率低,就近在壹鸣生物购苗,仅运费每年就可节约100多万元。

“我们用的是农青园艺的物流系统。”藤镜生态农业总经理李中东介绍,“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拼一车,这不仅节约运输成本,还增加了客户的粘度。”

“水、电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肥料、花盆、包装盒等物资统一采购,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李志慧说,想要把花卉产业做大做强,单靠一家公司,那是不现实的。只有集中经营生产,共享采购、销售和物流渠道,才能打响大柴湖“中国花城”这个金字招牌,让大家都获益。

“一枝花”全产业链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供了创业的沃土。柴湖镇第三代移民马倩,在农青园艺专做盆花、鲜花抖音带货,一年收入15万元以上。返乡青年李亚弦和父亲一起租赁80亩大棚种植盆花,创办了汇彩园艺家庭农场,借助农青园艺的销售和物流平台,他家的花销售到了全国各地。在大柴湖花卉产业园,已经30多位花卉种植业主在这里实现了创业的梦想。

经过9年发展,大柴湖花卉产业从末端起步到顶端育苗,形成“生物组培—种苗培育—成品生产”花卉生产企业链,并带动花盆、包装、运输、农资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建成了萃宇塑业、旭彤包装、春藤物流等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并带动一批农民增收致富。

“现在,每天有近1000名农民在基地工作,每人每月平均收入5000元至6000元。”湖北农青园艺人事部经理张中义介绍,目前,大柴湖花卉产业园区常年吸纳2000余名周边群众就地就业,农民得到土地流转费,在企业务工增收,实现了“一份土地、两份收益”,带动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依托花卉产业,柴湖镇2022年获批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创建名单,为荆门市唯一入选乡镇。花卉产业园区核心村罗城村,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记者:袁李娜

一审:刘冰洋
二审:袁李娜
三审:范涛






(作者:钟祥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袁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