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季节来临,气候闷热潮湿,蚊虫滋生
吴中疾控提醒居民朋友们注意预防
新冠病毒感染、食源性腹泻、蚊媒传染病
等疾病哦
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多以初次感染为主。随着时间推移,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XBB等容易逃逸免疫变异株的风险逐渐上升。公众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合理佩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佩戴N95口罩。
接种疫苗及佩戴口罩为主要预防措施。
1.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2.在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3.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佩戴好N95口罩及时就医。
食源性腹泻
进入夏季,气温不断升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食源性腹泻的发生也开始增多。通常是因为食用受到诺如病毒、弯曲杆菌、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污染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肉、蛋、新鲜农产品和乳制品。
常见症状
要保持清洁,注意勤洗手,保持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清洁;
要生熟分开,食物、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要煮熟烧透,即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煮熟烧透;
要科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超过2小时,室温或冷藏放置的熟食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要食物原料可靠,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食材;
及时就医,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的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蚊媒传染病
天气渐热,蚊虫增多,蚊媒传染病的发病率渐高,常见的有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疟疾症状
◉疟疾是什么?
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蚊子是传播疟疾的元凶。带有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体后,把疟原虫注入人体, 10-20 天后就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发病时经历发冷期、发热期、出汗期和间歇期四个阶段。
◉疟疾的传染源
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疟疾可通过蚊子叮咬或者输血传播,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子叮咬,禁止疟疾患者献血。
◉疟疾流行国家
疟疾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地中海、美洲地区等,其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地区。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等热门旅游国家均有疟疾病例报告。
可以通过避免蚊虫叮咬和服用药物预防疟疾。在前往疟疾常见地区之前,应了解目的地国家的疟疾流行状况,学习疟疾防治知识,并可向医生咨询预防性药物的使用。
1.尽量避免在流行国家或地区的黄昏到次日黎明时段(蚊虫活动高峰期)到野外活动;
2.夜晚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涂抹防蚊虫叮咬的驱避剂,防止叮咬;
3.睡觉时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4.一旦出现发冷、发热、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以防止病情恶化。
乙脑病毒循环及传播示意图
◉什么是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急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死率和后遗症率均较高。
◉乙脑的传播途径
库蚊作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于水塘、池塘或灌溉稻田繁殖,主要在傍晚或夜间叮咬。库蚊通过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猪、牛等家畜后再叮咬人,导致病毒侵入人体,使人感染。
◉乙脑的症状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人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少数呈现典型乙脑症状。潜伏期为4-14天,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症状,如发热、头痛,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随后2~3天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病例可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或因呼吸衰竭死亡。
乙脑是可预防的传染病,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
(1)疫苗接种。
儿童按常规免疫程序完成相应乙脑疫苗接种或补种。
既往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易感人群至少接种1剂次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灭活疫苗(间隔7~10天)。
(2)蚊虫防治策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翻盆倒罐加盖,填平洼地,消除积水。
保持家畜、禽舍卫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对畜(猪)舍进行滞留喷洒等消杀灭蚊。
(3)对民众宣传疾病传播及预防蚊虫叮咬的方式,提醒及时就医。
建议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蚊香。
避免于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在猪舍、其他动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点附近活动。
穿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处使用防蚊药剂,避免蚊虫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人居住地尽量远离猪、牛等牲畜豢养地,减少与牲畜接触。
乙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和治疗。
素材来源:吴中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