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古城荆州的“工业突围 ”

  荆州古城墙沐浴在夕阳余晖里。新华网发 黄凤雏 摄

  新华网武汉6月1日电(胡诚、张潘)初夏,风暖人间草木香。夜色朦胧中的湖北荆州古城,斑驳的城墙见证着千年沧桑,展现着岁月之美。

  江流跌宕起伏,传承千年的楚文化精神之火始终不熄。当下的荆州,正站上新的历史坐标,由工业突围破题,开始了新的蓄力、新的冲刺,书写新的传奇。 

  航拍环荆州古城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网发 曾跃 摄

  破解困局,工业突围

  楚国八百年,鼎盛在荆州。荆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开勇介绍,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作为楚国故都、楚文化发祥地,楚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早已成为刻进骨髓的文化符号,凝铸成强大的文化基因,融入荆州人的血脉,让燃烧千年的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长江较早开放的商埠之一,到明清时,荆州仍是湖北除武昌之外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大荆州”声名远播,这里不仅是湖北“粮仓”,粮棉油渔农产品产量占据湖北半壁江山,曾经的轻工业更是享誉海内外,“活力28,沙市日化”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长期霸屏电视广告黄金时段。

  然而,在过去30年里,荆州的光环褪去,GDP排名一度跌落全国百强之后。“荆州很痛苦”“荆州在哪里”“荆州怎么办”“荆州不能塌”……时任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在荆州调研时,发出了一连串“拷问”。

  荆州之于湖北的战略意义,湖北当地早有共识。从荆州的区位来看,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之腰”。荆州不振兴,湖北“腰杆”不硬,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十多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支持荆州大力实施“壮腰工程”,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湖北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赋予荆州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从根本上提升了荆州在全省乃至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面对新坐标、新定位,荆州该如何作为?

  “当前,荆州发展短板和潜力在工业。”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指出,“四个优先”首在工业优先,“四大会战”首打“工业突围战”,必须坚持以工业振兴崛起为使命,聚焦聚力挺起“工业脊梁”。

  荆州经济开发区。荆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抓工业,挺起脊梁

  近年来,荆州上下一心,将发展工业经济放在首要位置,推动要素、资源、政策优先向工业集聚。

  荆州围绕加快构建以4个千亿产业、6个过500亿产业和11条优势产业链为支撑的“4611”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统筹产业链协同发展、技改提能强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绿色智能引领“四大工程”,不断提升工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荆州努力保持每个季度都有百亿工业项目落地、千亿签约金额的招商攻势。美的“空冰洗”、亿钧耀能、玖龙纸业、仙鹤纸业等重点项目纷纷落户荆州,2022年荆州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50个,其中工业项目863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82%,获评2022年上半年投资热度百强城市和首批中国投资热点城市。

  荆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多措并举服务工业经济发展:一般工业项目审批时长压缩至19天内;推动土地征转由“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为工业企业全方位争取扶持资金……

  如今,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家电、新型造纸、汽车零部件、石油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逐渐成为荆州崛起的“工业脊梁”。

  传承创新,再书华章

  走进位于荆州经济开发区的湖北恒隆凯迩必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总装线上繁忙有序。工人师傅们要经过60几道工序,10万多次磨合,才能将产品投入市场。

  该公司行政事业部负责人毛昌武介绍,公司是湖北恒隆集团与日本KYB株式会社成立的一家合资企业,2015年从武汉搬迁至荆州以来,已带动上下游近80家企业落户荆州。

  湖北恒隆凯迩必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华网 张潘 摄

  毛昌武认为,这家合资企业最核心的“硬件”就是创新。约500人的工厂有近1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目前还在不断引进博士人才,每年公司超5%的营销收入用于科研投入。“开发同样一个新产品,国外大公司的周期一般为3-5年,我们只需要6个月。”正是靠着过硬的研发实力和创新实力,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连年攀升,产值大踏步增长。

  同样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拥有近60年历史的湖北神电公司身上,开拓精神有着鲜明体现。

  这家专门生产汽车电机的企业,董事长周海平年逾七十仍然奋战在经营一线,愣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把神电建设成为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汽车电机制造企业,打败一众国际知名企业,成为德国大众集团全球稳定的供应商,年产电机400万台,销售收入过8亿元。

  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不仅是一二个企业,而是一座城。据了解,荆州以工业突围为抓手,以工业振兴崛起为使命,全力推进增量提质、转型升级,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108.2亿元,工业投资增长53.6%、居湖北省第一,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3.9%、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运行势头良好。

  航拍荆州风景如画。 新华网发 曾跃 摄

  目前,荆州擦亮“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两块金字招牌。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1家,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3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

  凭借传承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千年古城荆州,正在书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