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双河镇双龙村的黄蜀花迎风盛放,金灿灿的花海不仅扮靓了村庄,更成为群众紧握在手的“黄金产业”。这片被乡亲们亲切称为“野秋花”的特色作物,正悄然改变着这个乡村的发展轨迹。
去年以来,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文带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积极响应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多次赴子陵镇新庙村考察取经。针对村内老年人多、劳动力有限的现状,创新采用“支部引领、网格助力、企业合作、农户参与”的模式,携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推进黄蜀花种植项目。
“我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村民捧着刚采收的黄蜀花,脸上洋溢着喜悦,“以前种玉米、小麦,1亩地最多挣800-900元左右。现在改种黄蜀花,企业到家门口收购,现采现结,每亩收入最低能达到3500元,收入翻了两番还不止!”
在村头的收购点,每天清晨都人头攒动。网格员一边帮着过磅记账,一边指导新种植户采摘要领。“多亏了网格员上门指导!”种植户罗某说,“他们不仅教会我们什么时候采摘最好,还帮忙联系企业保底收购,咱们种得放心咧。”
黄蜀花以其药用价值高、市场行情稳的特点,很快赢得村民的认可。目前,双龙村种植面积已达30余亩,带动村民50余人参与,其中留守老人占90%以上。村“两委”与网格团队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湖北本地药企建立稳定合作,确保产销无忧。
小小黄花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催生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契机。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刘生文表示:“我们正积极对接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计划明年扩大种植规模,打造‘黄蜀花海’观光园,开发赏花旅游、采摘体验等项目,让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双龙村的成功实践,是乡村振兴的生动诠释。该村通过网格化管理与特色产业培育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径。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周边村镇推广,助力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我们的日子就像这黄蜀花,越来越有奔头!”望着眼前的金色花海,一位村民信心满满。未来,双龙村将继续扩大特色产业规模,让乡村振兴的成果惠及更多乡亲,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双龙智慧。
(以上图片或文字未经钟祥市融媒体中心许可,其他媒体或个人不得转载!)
通讯员:谭建英、袁霖
编辑:周霵
审核:林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