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温天气持续,人体易因高温、高湿环境出现不适,甚至引发中暑。钟祥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高温中暑绝非“小毛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提高警惕,科学防范。
一、认识中暑危害
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低于38℃,可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等,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2.中暑: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以体温升高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3.职业性中暑类型: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GBZ41-2019),职业性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短暂、间歇发作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多见于四肢肌肉、咀嚼肌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著,呈对称性;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多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恶心、头晕、心率明显增加、低血压、少尿,体温常升高但不超过40℃,可伴有眩晕、晕厥,部分患者早期仅出现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二、普通人群预防措施
1.减少高温暴露:了解高温预警及注意事项;避免在高温时段(如10:00-16:00)长时间户外活动;外出时做好防晒,戴宽边帽、太阳镜,穿透气浅色长袖衣裤,携带遮阳伞。

2.科学补水补盐:每天主动饮水2000毫升以上,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避免大量饮用含糖、酒精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

3.保持环境舒适:居家或办公场所注意通风,合理使用电扇、空调等设备降温;空调温度建议26~28℃,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4.合理安排作息与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高温天气下应避免剧烈运动,如需锻炼,应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三、特殊人群预防措施
1.户外作业人员:环卫、建筑工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露天作业劳动者,备好防护装备,穿透气工作服,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含盐清凉饮料,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落实轮换休息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作业;在高温天气工作期间,合理降低劳动强度,适当增加休息频次;如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立即停工,转移到阴凉处休息,不可勉强坚持。
2.老年人:高温时段减少外出,尽量居家,使用空调时避免直吹,定期开窗换气;家人应多关心照护,每日检查老人状态,提醒其定时补水;特别关注独居老人,避免长时间无人看管;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监测血压、心率,高温可能诱发病情波动。
3.婴幼儿及儿童:切勿将婴幼儿或儿童单独留在密闭、高温的汽车内;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及时补水,穿着透气衣物。

四、掌握中暑急救要点
1. 立即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平卧休息。

2. 快速降温:用湿毛巾、冰袋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同时用扇子或风扇加速降温。

3. 补充水分:若患者清醒,可饮用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每次少量),切忌给意识不清的患者强行灌水。

4. 及时送医:轻度中暑经处理无缓解,或出现热射病症状,立即拨打120送医,途中持续降温。


夏季高温天气下
广大市民和劳动者需主动做好预防
掌握防暑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切实守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平安度过炎炎夏日

来源:钟祥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