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悄然而至,脆爽味甜的梨子也即将迎来丰收季。梨树上,诱人的“致富果”挂满枝头,梨树下,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柴湖镇通过打好“梨+”组合拳,蹚出了一条生态致富的新路子。
盛夏时节,走进柴湖镇刘庄村虎群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生态梨园,漫山遍野的梨树映入眼帘,阵阵梨香扑鼻而来。成片的梨树上,一个个硕大圆润的翠冠梨、香梨挂满枝头,一口咬下,汁水横溢、香脆可口。
梨树下,几位果农正在进行人工除草作业,100多亩的梨园,没有选择打药和机械除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杂草”中,还隐藏着增收的秘密。
“看见这棵苗子没有?这可不是杂草,这是我们梨树下面套种的半夏,你别看这个苗子小嘛,它的经济价值还是很高的。”合作社负责人汪景虎指着梨树下看似不起眼的“杂草”道破玄机。
半夏偏喜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梨园中的林下空间为半夏的生长提供了最佳场所。汪景虎介绍,半夏属于一次播种,长期收益,这批半夏是2022年播种的,今年晚秋就将迎来第三次收获。“精品梨+半夏”的组合拳,让汪景虎尝足了甜头。
汪景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梨子已经成熟了,一亩地产近5000斤梨,仅梨子,一亩地就有1万多元的收益。半夏一亩地亩产在450斤到500斤左右,现在半夏的市场价在10元一斤,一亩地可以增加5000元的收益。”
夏日午后,穿梭在梨林间,四周弥漫着清香而宁静的气息。梨林深处,一群大白鹅的叫声打破了宁静。这正是“梨+”模式的又一亮点——林下养鹅。这几年,汪景虎将传统种植与林下养殖相结合,通过“林下养鹅、鹅肥育林”的立体循环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经济效益。
汪景虎说:“我们梨园现在形成了很好的生态循环,梨园的环境非常适合鹅的习性,鹅在梨园里可以除杂草、吃害虫,鹅的粪便还可以起到肥田的作用,促进了半夏和梨树的生长。
虎群合作社的成功实践,是柴湖镇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现如今,柴湖镇已有1200亩梨园发展“梨+半夏” “梨+白芨” “梨+玉环” “梨+鹅”等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柴湖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邓学洲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正确引导整个柴湖2600亩的梨树种植户,逐步向套种药材、蔬菜来发展,提高产量和收入,实现双赢。”
记者:何志琛 王琛 欧阳君
一审:刘冰洋
二审:袁李娜
三审:范涛